“開篇導言提示”是用簡練、明晰、易懂的語言對一章、一節或一單元的學習內容和知識點進行系統、宏觀的提煉概括,是實施對章節內容或單元內容探究學習的重要一環。它一般設計在正文的開始處,其作用是引導讀者認真閱讀導言內容,從中發現本章節或本單元的知識線索和知識聯系,使讀者總體上把握學習內容。
華東師大版新編初中歷史教科書將“導言提示”設計在每個單元的開始處,并配以整頁精選的具有較高藝術觀賞價值的大幅圖像,烘托出濃烈的歷史審美氛圍,高度概括了單元內容,突出了單元學習主題,有利于從整體上把握中國歷史發展脈絡和該時段的歷史發展情趣,具有新穎、實用、激趣等特點。因此,在教學中重視和利用“開篇導言提示”對單元教學不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時也會使學生產生濃烈的探究學習欲望。
如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下設“中國遠古人類”“原始農耕文化”和“中華民族的祖先”三課。每個單元的各節是相對獨立的,具有各自的主題和內容,但本單元開篇卻設計有如下導言:“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至少距今170萬年前,在我們祖國的大地上,已經有了人類的足跡。經歷長期的進化發展,約9000多年前,我國遠古先民學會了耕田種地,栽培粟和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農耕文化的國家之一。各地域文化如滿天星斗,多姿多彩?!边@樣的導言提示既高度概括了遠古時代的主要文化成就,又凸顯了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的三個基本要求。這樣,經過導言畫龍點睛的提示,各節課之間的聯系便昭然若揭了,而且還顯露出每節課的主要內容在本單元中的地位,使脈絡更加清晰,重點更加突出,顯示出提綱挈領的作用。
又如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經濟中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的開篇導言:“兩宋時期,若干少數民族政權與漢族中央王朝長期并立。少數民族的歷史進程在和與戰交錯的復雜過程中曲折發展。內地經濟的重心由北往南轉移,經五代十國、北宋,至南宋終告完成。中心城市突破坊市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區域經濟漸有起色,農村集鎮開始興起,工農商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顯示出傳統農業社會成熟期的特征。代之而起的元朝,雖在統治方式上比較落后,卻是古代中國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國家獲得發展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這一時期的對外開放、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也較以前更為積極活躍?!庇昧硕潭?00多個文字的敘述,既概括了內地經濟重心從五代、十國時期開始南移到南宋結束這個中國古代史上的重要歷史現象以及宋代社會生活狀況,高度概括了當時遼、宋、西夏、金等政權并立的政治特點,同時還揭示了本單元的知識結構,即主要內容(少數民族政權與兩宋政府的并立、元朝的統一)、基本線索(戰爭、和平、統一)和知識重點(經濟重心的南移、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語言簡練、通俗,對知識網絡進行概括提煉,使學生容易尋蹤覓跡,展開對知識的探究學習。
總之,開篇導言提示內容設計具有統領全局,容納百川之感,師生在歷史探究中,要重視對導言的學習和使用,從總體上把握教材,吃透教材,掌握單元與單元、章與章、知識與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以便在探究學習活動中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數。
?。ㄗ髡邌挝?陽城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