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數學知識屬于數理知識,它所反映的是一種關系,這種關系不存在于實際的物體中,而是超出物質現實,在人腦中建立的一種聯系。數學本身具有抽象性、邏輯性、辯證性及廣泛應用性等特點,幼兒在掌握初步數學概念和學習簡單的運算過程中,需要把感知到的材料經過一定的分析、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這一過程可以發展幼兒的智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鍛煉他們思維的靈活性。
一、在游戲中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孩子最喜歡游戲,最專注、最主要的活動也是游戲。“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是《綱要》“以幼兒發展為本”理念的深刻體現。游戲是幼兒學習數學的一種十分重要的途徑和方法,它有利于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也是幼兒獲得數學知識和發展思維的有效手段。例如:小班幼兒學習物體的排序與對應時,我們以游戲形式貫穿始終設計了角色游戲活動“襪子娃娃”。讓孩子們以襪子店營業員的身份參與游戲,首先以客人買襪子的形式引導幼兒介紹襪子,根據客人的需要出示娃娃、姐姐、媽媽、爸爸穿的襪子,并將四雙襪子進行排序;接著以“找襪子”的游戲進行一一對應的匹配練習,給每個孩子一只襪子,讓孩子們在活動室內尋找另一只同樣的襪子,并要求孩子們將兩只襪子疊好;最后通過“送襪子”的游戲要求幼兒根據襪子的不同顏色將手中的襪子送到貼有相同顏色標記的簍子里。又如,學習比較“多”“少”“一樣多”時,我們設計了音樂游戲“找家”,將全班幼兒分成六隊,分別以六種不同的小動物進行命名,用小朋友的椅子布置成六個家,并在家中做上標記,請小朋友戴上扮演角色的胸飾,教師根據學習要求有意識地將“小動物”與“家”對應(有兩組動物比家多,兩組動物比家少,兩組動物家一樣多)。再如,大班幼兒學習“區分左右”,我們設計了“聽指令做動作”的游戲,教師說:“左手握拳、右腿踢踢、左手摸左臉、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肩”等,幼兒做相應的動作,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快又對,這種帶有比賽性質的游戲,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又培養了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二、在操作中建構幼兒的數學知識
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他們通常借助事物在頭腦中的形象來思維。單純地向幼兒傳授講解,既不能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又不利于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皮亞杰認為:數學開始于對物體的動作。動作是幼兒建構思維結構的最堅實的基礎,在動作基礎上建構起來的數學知識才是真正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和他們的認知結構相適應的知識,也是最牢固、最不會遺忘的知識。《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因此,教師要通過為幼兒精心準備的具有生動性、可操作性、探索性的學具,讓幼兒細心觀察、積極思考、發現問題的實質,最后還要通過討論,使幼兒對事物的探索由直接感知轉為抽象,進而建構初步的數學知識。例如:幼兒學習數的組成時,我們為幼兒提供正反不同顏色的卡片和記錄紙,讓幼兒先數一數卡片有幾張,然后請小朋友通過拋灑卡片的形式數一數什么顏色的卡片有幾張并將結果記錄下來,通過若干次的操作后教師歸納幼兒的操作記錄結果,引導幼兒發現數的組成規律(互換、遞增、遞減)。又如,幼兒學習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時,先給幼兒一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讓小朋友用尺子量一量,然后再給幼兒一些紙,要求他們將紙撕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一系列的操作活動激發了幼兒主動學習的愿望。
每個班級都需要根據數學教學內容的進度、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個別差異,與幼兒共同準備豐富多樣、難易不同的操作材料,如:各種廢舊物品、玩具、實物、圖片、點卡、數字卡、小印章等,讓幼兒有足夠的時間去操作、去探索、去思考、去發現。這種學習方式是動態的、自主的,能充分發揚幼兒的主體精神,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活動需要。
三、在生活中引導幼兒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
生活是幼兒教育的內容,也是幼兒教育的途徑,從生活中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必然是活的。《綱要》在各教育領域都強調了生活的價值,其中有關數學的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數學又為實際生活服務,我們利用日常生活的素材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不但內容豐富、生動具體,而且使幼兒感到自然、輕松。所以,我們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向幼兒進行滲透性、隨機性的教育,培養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發現、獲得、應用粗淺的數學知識的能力,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如:幼兒在收放玩具時可引導幼兒學習分類擺放;分點心、擺椅子時,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數量以及小朋友一一對應的關系;幼兒集隊時引導他們感知序數和練習高矮排序;睡覺時引導幼兒看一看掛鐘幾點了,學習認識整點和半點……我們注意充分挖掘數學知識中的“生活因素”,考慮幼兒教學內容可以與哪類生活實際相聯系,此內容可以有什么樣的生活場景或問題情景呈現,做到數學內容與生活接軌,課堂教學與生活相聯系,實際應用與生活密不可分,運用貼近幼兒實際的“生活情境”進行啟發教學,便于幼兒更好地理解問題的本質,認識數學規律,也便于他們建立起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模式,真正達到提高他們能力的目的。
(作者單位 江蘇省鎮江市大港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