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乒乓球在中國體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年來始終雄踞世界乒壇之巔,為了培養體育方面的后備人才,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下發了《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健康素質的意見》,文件中指出,“開展課余體育訓練是普及體育人口和培養、選拔優秀后備人才的重要基礎”。初中的乒乓球課余訓練作為學校體育的一部分,既擔負著增強學生體質,激發學生體育興趣的基本任務,又要有培養和選拔優秀苗子,擴展乒乓球訓練體系的長遠目光。所以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努力探索“體教合一”、培養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共同提高的乒乓球人才新型教學模式是每一個基層體育教學人員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初中體育;乒乓球訓練;訓練現狀;對策研究
長期以來,中國乒乓球的后備人才是世界上最好的,一直沿用到現在,已經跟不上時代對人才的需要,與前些年比,我們的后備人才的質量正在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再固守傳統,而要正視目前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初中學校乒乓球訓練體系的現狀
1.對體育訓練的重視不夠
許多教育部門和基層學校的領導只把體育訓練掛在嘴上,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卻并不重視體育活動的開展。許多學校體育設施不健全,缺乏足夠的師資力量,尤其在一些農村中學,體育教師嚴重缺乏,體育課只是流于形式,連基本的鍛煉學生身體的目的都達不到,更不用說培養體育方面的后備力量了。
2.訓練體制不健全
在一般的中小城鎮沒有專門的乒乓球課余訓練機構,如教練員協會、教練員委員會、競賽委員會等,導致乒乓球訓練沒有健全的心理機制,訓練制度不完善,也缺乏應有的激勵體制,在客觀上不能保障乒乓球訓練的正常進行,在主觀上很難調動教師、家長、學生參與乒乓訓練的積極性。
3.沒有應有的訓練規模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各個學校只注重抓學生的成績,乒乓球訓練被放置到了次要地位;班主任、科任教師不支持乒乓球訓練,許多教師為了個人的考核成績,都把文化課放在第一位,一些學生因為參加課余體育訓練,影響了文化課成績,所以很多教師不允許學生參加乒乓球訓練;許多學校沒有專門的體育訓練場地,相應的硬件設施不齊全;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很低,很多乒乓球教師是田徑、籃球或者排球專業畢業的,很多教師即使想要認真教學,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很多家長認為學習緊張,競爭激烈,參加體育訓練會影響學習,也有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練乒乓球開銷大,所以不愿意讓孩子參加乒乓球訓練。
二、相應的解決對策
1.改變理念,健全體制
首先要改變各學校領導和相關教師的理念,提高教師對體育訓練的認識。加強學習,加大宣傳力度,轉變教師、家長和學生的觀念,適當地進行引導,提高教師、家長和學生對乒乓球訓練的重視程度;建立健全乒乓球課余訓練機制和監督檢查機制,使乒乓球訓練正規化、制度化;加大對乒乓球訓練的投資力度,建立足夠的乒乓球訓練場地和相應的硬件設施。
2.改變訓練方法,提高訓練的科學性
體育學科不是為了培養選手和準備比賽,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重視競技體育的同時,也要處理好體育知識技能與競技體育的關系。也就是說在進行體育教育的同時,要讓學生得到身體上的鍛煉和精神上的愉悅。在教學中處理好競技體育與知識技能的關系,既要重視競技體育的知識技能,也要注意教學的方法與手段,遵循教育目標,探尋課堂教學規律。
(1)加大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的乒乓球技術水平和教學能力
在有條件的學校設立特長班,招收獲得優異成績的尖子生(不限地域招生),聘請乒乓球專業老師進行教學指導,提高專業和學習水平,探索“體教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我國乒乓球事業的持續發展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針對學生個體特點進行訓練,提高訓練質量,爭創最優的成績。
(2)培養學生訓練興趣,掌握乒乓球訓練的基礎動作
在學習乒乓球的基礎階段,根據練習者大腦皮層的活動特點,引導學生用固定的手法,在固定的區域擊球,幫助糾正錯誤動作,使學生較快地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提高動作的質量,在此基礎上,提高訓練的密度和強度,增加在單位時間內的練習次數,提高學生的運動興奮性,改進和提高動作質量,建立起鞏固的動力定型,在這一階段,教會學生保持供球力量的大小和速度的快慢的基本一致,然后由固定的動力類型逐步過渡到學會變化,要注意供球的連續性和節奏性。
(3)加大學生反應速度的訓練
反應速度是運動員對各種信號刺激的應答速度,它是乒乓球運動員必備的素質,在訓練中縮小送球距離和供球時間(在擊球者第一板出手后,即可送球),從供球的速度、力量、旋轉等容易掌握的角度入手,通過增加乒乓球的數量,利用供球的速度、力量、旋轉、落點的變化,探尋乒乓球的落點規律,從小區域逐漸過渡到大區域進行練習。這個階段是整個訓練的中間階段,訓練強度不宜過多,時間也不宜過長,對練習者要有一定的命中指標要求。
(4)提高學生的訓練難度
加強對連續拉弧圈球,攻近臺短球,反手攻球及對打等難度較高的球的訓練。比如采用三人同練的方法,一人供球,一人拉弧圈,另一人回接弧圈球,這樣,既能解決對練中的困難,又能達到各練所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一階段,要注意教育學生根據練習者的需要,把球送到一定區域,相應地提高訓練難度,再進行三人同練,要適當減慢供球的速度。
(5)加強專項素質練習
乒乓球項目對學生的速度、靈敏素質都有很高的要求,是運動員身體素質的主要發展方向,其次是對學生力量和耐力素質的要求。通過訓練有節奏地加大擊球范圍和加快送球速度,促使練習者步法的加快移動,加強練習的密度和強度,適當地延長時間,增多供球的數量,相應地提高學生的耐力等專項素質,有效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在這一階段,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素質而相應變化練習的速度,如果供球的速度加快了,那么練習的時間和組數可適當減少;在練習耐力時,可適當增大供球的數量和練習的組數,延長練習的時間。通過落點的變化,調動練習者提高步法移動的能力。
三、結束語
我國的乒乓球后備訓練體系只有發揚優良傳統、破除陳舊觀念、學習他人之長、走改革創新路,才能擺脫困境、重振雄風。在乒乓球訓練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動作的掌握,技術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通過改變教師理念和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練習積極性。所以,科學、合理地安排乒乓球訓練,恰當地掌握和運用時機,認真研究乒乓球訓練中的相關問題,通過教學的實踐,能大大提高基礎學校的乒乓球訓練水平。
參考文獻:
[1]盧賢釗,王澤民.對乒乓球青少年訓練時期重要技術概念的認識[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8).
[2]李鐵,陳曦.乒乓球運動員意識的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9(3).
[3]趙霞,蘇丕仁,張浩.對新規則下直拍進攻型打法發展趨勢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
[4]亢晉勇,柴志銘.論乒乓球運動員的意識培養[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5(3).
[5]喬紅.對國家乒乓球女隊重點主力隊員的技戰術跟蹤分析與診斷[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4).
[6]李建偉.談乒乓球運動員步法訓練方法的分析與研究[J].科技信息,2010(24).
(作者單位 江蘇常州市武進區湖塘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