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中,我們班的英語成績比平行班高9.2分。聽到校長宣布成績時,我內心無比激動。回想初一期中考試時,我們班成績比平行班低了5分,知道成績后,我輾轉不能入眠。第二天,我早早來到教室,領同學們讀課文。從此,朗讀打開了學生們學習英語的大門。
一、朗讀的定義
所謂朗讀,就是運用重音、節奏、語調等語音手段,把語言材料中的思想情感表達出來。朗讀有視覺要求,它要求朗讀者仔細閱讀語言材料;同時,朗讀又有發音要求,它要求朗讀者在大腦中想著其發音,然后大聲讀出來。朗讀屬于一種“運動記憶”,它使口腔肌肉的運動沿著某種慣熟的“路徑”形成一種長期記憶,由此產生的記憶效果可以延續幾年、幾十年,甚至終生。
二、忽視朗讀的后果
1.學生聽力水平停滯不前
如果自己讀不準某個單詞,那么別人讀得準不準你自然也就聽不出來。因為平時不注意正確發音的培養,聽得過程中自然猜的成分更多,所以沒有經過大量的朗讀訓練,沒有一套完美的發音系統會直接影響同學們聽力水平的提高。
2.影響口語水平的提高
在課前的Free Talk熱身運動里面,老師總是鼓勵同學們大膽說。那么整個過程是:準備—朗讀—背誦—呈現。準備好Free Talk的話題及相關素材,然后讀熟,直到背下來,最后在課堂上在全班同學面前呈現。可見,朗讀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朗讀的正確無誤、發音完美,才會給大家美的享受。
三、朗讀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1.朗讀是多種感官介入的讀書方式,比默讀更具優勢
朗讀,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是經過大腦指揮口、耳、眼將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調動口、耳、眼、腦等器官一起參與的復雜的思維活動過程。它與默讀的心理活動方式比較如下:
朗讀:目→腦→口→耳→腦
默讀:目→腦
以上可以看出,默讀程度較朗讀程序大大地簡化了,速度快了,但使口、耳缺少了鍛煉,對語感的培養也大大削減了。
2.朗讀有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共同有效的學習
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學生的個性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朗讀就是一項非常有效的讓大家共同進步的策略。朗讀的過程是學生發現問題的過程,學生通過問老師、問同學解決問題,過程簡單、自然、水到渠成,同學們自然而然的達到了進步的目的。
四、重視對朗讀策略的研究
1.在朗讀過程中,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單調的練習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老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他們的表演欲望。老師可以讓學生領讀,這樣既檢驗了這位同學的讀音,同時又訓練了朗讀,還能激起其他同學的領讀欲望以及“我也想讀,我也能讀”的信心。
2.教師要發揮好指導、監督作用
朗讀的過程,也是學生訓練正確發音,養成良好朗讀習慣的過程。在學校應該保證一定的朗讀時間。由于英語課時有限,訓練項目較多,課內朗讀訓練是有限的,把朗讀延伸到課外勢在必行。為了訓練學生的純正發音,可以隨著錄音機跟讀,多接觸英美人士的純正發音對學生是有好處的。
3.建立檔案袋,研究朗讀與學生成績的關系
朗讀像一塊投入河心的石子,推動我們班的學習成績逐步上升。初一升初二時,我班的平均分比平行班高2.3分。初二升初三時,我班的平均分比平行班高5.6分。初三上學期年終期末測試,我班的平均分高出平行班9.2分。分析每次的考試試卷,不難看出,高出的分數,在開頭25分的聽力部分,還有筆試部分的聽力第二部分和10分的書面表達部分非常明顯。也就是說朗讀對于同學們的聽力能力、寫作能力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由此可見,朗讀訓練是培養學生的各種英語技能的基礎,對學生的智力、心理各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正面影響。因此,朗讀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作者單位 河北省任丘市呂公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