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化的社會文化環境正在創造出各種高水平、高效益的學習模式,在研究性學習中正確運用網絡必將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利用網絡環境開展研究性學習,可以豐富研究性學習的內涵及外延,并為當前研究性學習的相關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與視角。
關鍵詞:網絡環境;化學課堂;研究性學習;探索
一、網絡環境在化學課堂研究性學習中的功能和意義
網絡環境下開展化學研究性學習活動是從學科教學的角度,為學生提供互動性交流環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多感官協調參與,有效地培養學生主動進行科學探究的意識和協同學習的團隊精神,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自信心。因此,它不僅可以改變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與途徑,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科學道德與科學素養,而且還能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學會合作與分享,建立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喚醒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意識和學習體驗。有效借助網絡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完善學生的智能結構,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1.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主動性
知識的學習應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是知識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幫助者和指導者,而學生則是學習過程的參與者、探究者與實踐者,即學生是學習主動參與的主體。學生通過計算機媒介以情境、協商、對話、重組的學習方式,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專題研究,從而在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創設情境,體現研究性學習的探究性
以學為主,注重探究,是在化學課堂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根本。通過網絡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科學事實、化學現象,通過探究科學真理的過程,自然地進入科學學習的軌道上。因為知識的獲取固然重要,但掌握知識如何獲得的過程卻更為重要。同時能對所觀察和獲取的現象及數據進行分析、比較、評價和分類,通過推斷最后概括出結論。這樣以網絡環境及研究性學習活動為載體,通過情境、協商、對話、重組等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局域網的網絡環境下,主動開展富有個性化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在活動中成為學習的實踐者和探究者,從而形成主動獲取化學知識的意識,養成主動利用信息技術自主學習的終身習慣和科學探究能力。
二、網絡環境下研究性學習開展的教學方法與策略探索
利用網絡開展化學課堂研究性學習,需要我們積極探索課堂教學的新形式,進行課堂教學改革。
1.主動探索,變學會為會學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要能指導學生利用網絡進行主動探索,變學會為會學,通過觀察探究使學生成為認識的主體、發現的主體、實踐的主體。
在此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索,變學生為會學,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這種研究性學習方式,體現了學生對問題的提出、解決等過程的主動體驗,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知識。這種手段,不僅僅是關心學生“學會了多少”,更關心學生“學會了什么”“怎樣學會的”,它追求的不僅僅是證明,更重要的是理解、發現和創造,是解決問題的精神和樂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求真務實的精神,有利于磨煉學生不斷追求、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2.互助協商,合作交流
在網絡環境下開展化學課堂研究性學習,還可以以合作小組的形式進行。具體講,教師事先將研究課題、相關資料、背景素材以及課件(或積件)制成網頁在網絡上發布,學生則以學習研究小組為單位下載背景素材和課件、查閱相關資料,對課題展開研究,并對研究成果進行協商、交流,互相補充,從而得出全面的結論。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作為學生的一員參與到研究活動中,對學生的研究給予必要的指導。
三、應用網絡教學的思考
1.應選擇一個好的課題
作為化學課題研究性學習課題,不宜過大,關鍵是要找準切入點,使學生能夠利用網絡平臺,體驗化學活動的過程,從根本上講,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不宜由教師指定某個結論或方程式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應充分利用網絡的功能,通過呈現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由學生自己探究、歸納,自己得出結論。
2.注意與傳統化學教學的結合
網絡的物理載體是計算機,而計算機畢竟是機器不是人,不可能代替人類進行所有的工作,這主要表現在認知和思維方面。網絡教學不能代替教師進行所有的教學,還必須與傳統化學教學相結合而進行。唯此,它才能避開自身固有的化學“盲點”,使其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
3.重視對教學目標的分析,加強備課
網絡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和較強的交互性,教與學的路徑是多樣的,可以從一條路徑跳轉到另一條路徑。如果我們忽視了教師的作用,忽視對教學目標的分析,學生的研究就會成為沒有目標的盲目探索,討論交流將成為不著邊際的漫談,所以在網絡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對教學目標的分析,必須加強備課。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沛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