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一個新的教學內容或一個教學活動開始時,能夠設計一個引人入勝的導入,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做他感興趣的工作,他的精力才能發揮80%以上;做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揮20%。在導入教學中,若能激發起學生的這種積極情感,讓他們以最佳的精神狀態進入學習,勢必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設疑導入
古人云:疑則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教學中設疑,使學生處于“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不能”的思維狀態。這時,學生的求知欲望強烈,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教師趁機點撥,學生大都會豁然開朗。例如在“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的導入教學中,采用下列富有趣味的問題:每個人都有意識,請問:你的意識幾克幾分?什么顏色?是尖的還是圓的?能否抓一把出來瞧瞧?為什么?此問一出,猶如平靜的水面投入了一顆石子,頓時激起了學生的思考、討論的興趣,而且課堂里一片笑聲。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接著問:如果大家認為意識不可能抓一把出來瞧瞧——因為它不是花生、瓜子,更非糖果。那么,是不可捉摸的東西?是心靈自由創造的?抑或是上帝賞賜給我們的?此時,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呼之欲出,在這種狀態下學習,無疑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幽默導入
幽默常常引人發笑。當然,引人發笑的并不都是幽默,那些蘊含智慧的幽默能使人在笑聲中受到深刻的啟迪和教育。在導入教學中,適當運用幽默藝術,能使枯燥乏味令人昏昏的理論學習,變成令人愉悅的精神享受,營造出歡樂、和諧、寬松、活潑的課堂氛圍,從而為學生學好新課知識創造良好的開端。例如在“堅持發展的觀點”的導入教學中,師生共同欣賞一幅漫畫“狂妄之徒,你竟敢壞了祖上的規矩”。漫畫內容是:古老的童話傳說中,一只聰明的烏鴉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不斷地叼石子放入瓶內,從而使水面上升,達到自己的目的,而當另一只聰明的烏鴉,發現直接用吸管來吸水更加方便時,卻受到了無端的指責。這幅趣味幽默的漫畫,使學生在發笑的同時,領會到深刻的哲理:反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堅持發展的觀點。運用漫畫極富趣味性和幽默感的特點,恰當地把它與政治課的學習內容相結合,增強了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使學生喜歡聽、愿意聽,能接受、愿相信,不失為創設良好的開端,提高教學實際的一種有效的辦法。
三、情境導入
人的感情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看到了客觀事物的形,聽到了聲,猶如學生身臨其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學習興趣。同時,相應的情境氛圍,使學生產生感情共振,從而減輕學習的心理負擔,輕松、愉快地接受知識信息。例如在“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的導入教學中,運用VCD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中國,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走進萬象更新的春天——多彩的畫面,動聽的歌曲,一改政治課的枯燥氣氛,深受學生的歡迎。并且恰如其分的歌詞向學生交代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時間、地點、形式及成果,為新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種情境導入,利用電教手段,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有關學習的神經細胞處于高度興奮狀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于以最佳的學習狀態爭取最佳的學習效果。
四、故事導入
眾所周知,思想品德課理論性強,內容比較抽象、單調。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是理論堆砌,空洞說教,勢必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猶如催眠曲一般,即使列舉一些一般的事例也難以提起學生的興趣,更不可能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因此,教師若能在教學中選擇一些典型、饒有趣味的故事,吸引學生,使他們樂于聽,從而起到增強學習興趣的作用。例如在“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的導入教學中,運用“伊索辦酒宴”的故事進入新課的導入:主人讓伊索辦一桌世界上最好的菜招待貴客,結果宴席上全是各種動物舌頭做成的菜。伊索說:“天底下最美妙、最富有學問的語言不都是通過舌頭表達出來的嗎?”后來,主人又讓伊索辦一桌世界上最壞的酒席,結果仍然是“舌頭宴”。伊索又說:“世界上的禍患不都是從口而出的嗎?”故事結束之后,提問:伊索的話是否自相矛盾?這則故事揭示了什么哲理。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其實,要想最終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求知成為樂事。
(作者單位 江蘇鎮江市第三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