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H的歷史作業(yè)本,本子上的字總是龍飛鳳舞,正確率很低,與他在課堂上反應快,發(fā)言觀點新穎正確截然相反。在課堂的自控能力也較差,考試成績總是在五十幾分左右徘徊。
這是一個特殊的學生。怎樣幫助他?這是我在苦苦思索的問題。
首先,我向家長了解了他的基本情況。知道他的理想是考美術專業(yè),所以我理解了他性格中率性的成分。了解了他的學習基礎比較薄弱,愛好打籃球,在集體面前愛表現自我,脾氣好,面對老師批評從不發(fā)火,等等。
第二,在課堂上給他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在眾多學生發(fā)言后,讓他做總結,肯定他發(fā)言的精彩和正確部分,讓他有成就感。課后悄悄提醒他:你的課堂發(fā)言很精彩,把課上的發(fā)言寫在作業(yè)本上,作業(yè)的正確率就提高了。
第三,我經常發(fā)短信給家長,你家孩子課堂發(fā)言很精彩,很有見地。家長心情很愉悅,反饋信息說:孩子越來越喜歡歷史課了。
第四,根據他的學習基礎,我對他的作業(yè)進行一對一的輔導。他的基礎很薄,但反應很快,屬于淺嘗輒止的類型。
第五,在家長開放日,我與家長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最后大家取得共識,覺得對H學生的教育,適宜采用正面塑造法,家長和老師都要努力挖掘他的閃光點,賞識他的進步。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單元測驗時H同學考及格了!這對他來說是一個質的飛躍。我趁機在同學和家長面前表揚了他,同時也擔心H同學會飄飄然,成績不穩(wěn)定。
果然,H同學的浮躁心態(tài)又抬頭了,第二次考試不及格。我沒有給家長報憂,在他的試卷上寫了幾句話:
首先,我相信你在學習上有很大的潛力。
第二,我相信你會認真聽課,認真做作業(yè)。
第三,我相信你會越來越重視基礎知識。
第二天,H同學的試卷錯題訂正特別認真:藍筆抄題,紅筆訂正。
我在他的作業(yè)本上欣喜地寫道:看到你的作業(yè),我十分高興。并發(fā)短信給家長,要他們一定抽空看看孩子工整準確的作業(yè)。
我決定乘勝追擊,在課堂上繼續(xù)找機會正面塑造H同學的形象。課堂紀律有進步,及時向班主任反映;上課發(fā)言精彩,讓他上臺做小老師;作業(yè)質量有提高,給他的學分認定上實行加分。我充分肯定他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讓他的學習心態(tài)逐漸趨向踏實。
期中考試前,H同學心態(tài)比較平穩(wěn),注重基礎知識的復習。考完當天,他就急忙來問有沒有考到八十分,我大吃一驚,說如果考到八十分,我馬上打電話通知你。出乎我的意料,H同學確實考了八十分,這是他高中以來,文化課的第一個八十分。我馬上打電話告訴家長,家長非常高興。我也很高興,不僅因為他考了八十分,更可喜的是正面塑造法確實幫助他調整了浮躁心態(tài),幫助他認識到學習過程的重要性。
從幫助H同學學習心態(tài)調整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我們的教育應該是“全人”和“全納”的,而不是“淘汰”式的。人的發(fā)展是有差異的,我們不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促使不同差異的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
W同學也是個特殊的學生,成績中上,喜歡理科,不喜歡歷史學科。由于功利心太重,每次考試都非常緊張,結果導致成績不理想,他對歷史學科充滿恐懼和抱怨。
從家長那兒獲知W同學的學習困境,我覺得有責任幫助他。W同學有較強的學習進取心,只是由于在歷史學習上,付出與期望存在一定的距離,有些急躁和沮喪,進而懷疑起歷史學科學習的價值。同時,他還忽略了學習中的情感體驗。
針對這些,我在他的作業(yè)本上寫道:
首先,感謝你對歷史學科的重視,我知道你已經付出了很大努力,我很愿意與你討論一些問題。
其次,讓我們一起享受學習歷史的樂趣。
后來W同學來找我討論學習上的一些問題,我總是肯定他的耐心和努力。在課上我專為他設計一些適合他的問題,慢慢地,他有了一些成功的體驗。
我與家長約定,不過問他的歷史學科成績,而由我發(fā)短信通知家長。由于家長的配合,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W同學的考試焦慮情況緩解了,考試成績也接近他的實際水平了。然而,W同學自我的期望值太高,成績稍有波動,便唉聲嘆氣,抱怨焦慮的情緒又出來了。
我覺得是W同學學習中的“高原現象”出現了。造成高原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W同學而言,主要是他只是死記硬背,囫圇吞棗,而不求理解,這自然增加了他學習的困難。所以我要求他改進學習策略。
我在他的試卷上寫道: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以平常心對待考試。要找出自己的弱點,研究對策。“
同時,幫助他學會梳理歷史線索,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的進程。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W同學的學習能力在逐漸提高,對考試的適應性也慢慢地增強了。
到了第二學期,W同學學習上的抱怨情緒越來越少,越來越重視平時知識的積累,對考試成績看得淡了,他的成績很穩(wěn)定,對學習充滿信心,我真的為他高興。
在幫助W同學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良好的情感體驗,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時我也認識到課堂是師生成長發(fā)展的“共同體”。它不僅是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體,也是老師的成長發(fā)展體;它不僅是知識的學習體,也是精神的成長體,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課堂不是單邊的,它不僅有知識的傳授,還有智慧的啟迪,情感的體驗,這些都是雙邊的和交流的,單邊的思想不符合“生態(tài)”的理念。課堂不可能是完美和理想的,它充滿矛盾和煩惱。解決這些挫折和和煩惱的過程,就是師生雙方成長的過程。老師是課堂生成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分子,教師只有和學生,和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課堂因素融為一體,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
(作者單位 杭州大關南八苑杭州市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