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務型語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新模式。通過掌握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含義和基本的操作步驟,注重課堂教學藝術的運用,更新英語教學觀念,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任務型語言教學;含義;步驟;要求;觀念問題;效果
英語新課程改革猶如一股颶風,滌蕩著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催生著嶄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中,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強調課程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識水平出發,倡導通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教學等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本文主要就“任務型語言教學”方式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及存在的一些問題做一些思索,以適應新課程改革教學的需要。
一、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含義
任務型語言教學就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的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通過運用語言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教學的成就。任務型語言教學在“輸入與互動”的理論基礎上,強調語言在交際活動中使用的結果,而不是單純關注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筆者認為,英語課堂中語言教學的任務就是在“變化性互動”的各項活動中形成的。學生通過可以理解的輸入與輸出的“對語性互動”,來完成教師設計的各項任務,進而產生語言運用的能力。簡單地說就是:“為學而用,在用中學,學了就用”。它是一種以語言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是語言交際教學的一種具體體現,也是一種師生互動、生生合作的學習過程。
二、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步驟
任務型語言教學有三個主要環節:前任務、任務環和后任務。
1.前任務
前任務就是教師引入任務,即將學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務情景的氛圍中,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處于一種主動積極的能力狀態,觸發學生完成任務的迫切需要,此時學生就進入了學生模式的“參與任務”環節。
2.任務環
任務環就是在任務實現后,學生能進入到學習新知識環節。在學習新知識環節中,學生學習的內容不是隨意的,而是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要求來進行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學習環節完全讓學生自主學習,很難把握好方向。這就需要教師根據事先設計好的任務,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學習。
例如:在教學《新目標英語》Book Ⅱ 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時,將學生分成6人小組,教師宣布明天是學校開放日,到時會有多位外校的教師和家長到校觀摩。小組討論:需要做哪些工作,并將所需要的內容列表(為學校開放日做準備)。
3.后任務
后任務就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新知識后,還必須對其進行鞏固。在對新知識沒有達到一定熟練之前,學生是很難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在學生對新知識基本掌握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相似的、具備新知識點遷移的活動情景,供學生自主運用。這一環節是學生形成新知識遷移,達到活用的關鍵。對于教師來說,主要是起組織點撥作用,并對其進行評價,使學生獲得一種發展自我的成功體驗。
例如:教學《新目標英語》Book Ⅱ 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時,通過前面學生帶著各種任務進行合作學習后,請各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看哪組細致,評出等級獎勵。
三、任務型語言教學對老師的要求
1.教師要用流利的口語
任務型語言教學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不能按照課本和準備好的教案上課。他們不再是知識的化身,而必須從“演講者”變成“交流者”,必須能夠在課堂中用流利的英語與學生自然地交流。這樣才能下達清楚的命令,適時引導,提出建議。
2.教師要調控管理課堂
任務型語言教學給教師的課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務完成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調控。
3.教師要及時解決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影響任務完成的效果。對此,教師要有針對性地予以解決,使學生在語言交際中得到鍛煉。
4.教師要適時評價結果
有人說,“評價之于教學,猶春風之于花木。”然而,教師設計活動時往往會忽略對活動結果的激勵。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的結果應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所以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的方式可因任務而異,有口頭形式的鼓勵,有小組或班級及時評比,有的要具有觀賞性和持久性等。
5.教師要投入真正情感
英語作為一門交際語言,要求師生平等交流、相互合作,教學各環節應充分體現伙伴關系,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更多的應是鼓勵、平等和寬容,而不是命令式或強制式。并且,教師不能有任何偏向,不要總是提問成績好的學生,忽略了差生。另外,教師要有良好的教態和體態。
四、應用任務型語言教學要解決的幾個觀念問題
1.教師要跨越狹隘的學科界限,建立起“大學科”的觀念
如果將外語教學僅僅理解為是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和訓練,必然對思維訓練、對審美情趣熏陶、對自然和社會知識的擴展、對合作能力的培養、對情感體驗置于不顧,甚至會覺得它們浪費學習時間。這種觀念在保證語言訓練時間的表象下,學習環境的內容豐富性、挑戰性和開放性被削弱,教育情境的浸潤性功能就降低了。
2.學生需要以自己的速度接受語言
大部分的教科書要求學習者在規定的時間內掌握規定的內容。這可能會對學習者造成壓力。任務型的學習活動為學習者提供大量的接觸英語的機會,但允許學習者按照自己的速度來吸收和產出語言。它打破了狹隘的單目標意識,允許學生有個沉默階段,允許他們在有把握時再輸出語言。
3.語言學習過程的嘗試與錯誤是有價值的
學生語言學習是一個嘗試與糾錯的過程。嘗試中的錯誤往往是學習發生的標志。錯誤的語言可能是學生的“中介語”,這個“中介語”系統一直處于向目標語系統的變動中,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假設,積極地嘗試使用語言,促使他的“中介語”系統的形成和發展。任務型的活動重在信息的傳遞和做成事情,語言形式是第二位的,這在無形中鼓勵了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創造性地使用他們的語言經驗。如果他們能有機會接觸正確的語言形式,他們的“中介語”系統會自然地朝著目標語系統改進。
4.沉默不等于沒學習
在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前期,學習者可能有一個沉默階段。學生可以在情境中理解語言,可以順利地完成任務,但他們可能說不出來。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可能迫切希望看到學生會說外語,并將此作為學習發生的證據。教師如果沒有在一節課內教“會”幾個單詞和句子,他們也會有未盡職責的內心壓力。事實上,沉默不等于無知,學生可能是在內部加工和理解所聽到的東西,當他們有了足夠的語言輸入,有話可說的時候,他就會開口的。
五、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效果
長期以來,從事初中英語教學的教師,多數是遵循傳統教學模式的。如何改變這種模式,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實踐證明,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但高漲且還持久,并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語言交際能力。筆者任教的班級,不但英語成績在學校同學科評比中獨占鰲頭,而且還有幾位基礎好、語言能力強的同學當上業余英語導游。
綜上所述,選擇恰當的英語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是《新課標英語》的要求,也是大勢所趨。在新課程改革的機遇與挑戰面前,作為基礎教育一線的英語教師,我們要提倡課堂研究,大膽探索,不斷創新。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進一步朝著教學藝術化的高水平、高境界邁進。
參考文獻:
[1]趙淑紅.選擇“任務型”教學途徑.在英語學科中實施素質教育.
[2]于森.英語任務型教學之我見.
[3]初中英語教學的情趣教育初探.新課程教育網.
[4]連環設計任務,實施語言教學.新課程教育網.
[5]方文禮.外語任務型教學法縱橫談.
(作者單位 渝中區教師進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