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新課程現在已經全面實施,雖然廣大教師在實施中努力踐行新課程的理念,但是綜觀現在的閱讀教學,仍然有許多令人不如意的地方。為了改變現狀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廣大一線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的同時,還要能夠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以達到教學的較高境界。
關鍵詞:閱讀教學;閱讀興趣;學習主體;適當介入;閱讀習慣
閱讀教學是占有語文課堂教學比重最大的一類教學內容。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每個學生從小到大似乎都離不開閱讀。閱讀應該是一種具有個性化的創造性的勞動,而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注重的是如何讀懂作者的本意,這種閱讀方法不利于發揮讀者的主觀能動性,提倡的閱讀方法正是對傳統閱讀方法的矯治,從學生實際來看,它是可行的。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嘗試從下面四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拓展知識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把學生的內在動力激發出來,一切都會水到渠成。“教育不只是奔向未來的手段、目的,它在自己的存在中,找到自身的利益,它是在現實中找到歡樂的情感。我國學者研究發現:在語文、數學、外語三科上,學習興趣與學生成績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學習興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強有力的推動力。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教學指導一方面要體現新理念、新思維,另一方面要借鑒、吸收前輩積累的優秀經驗。
課堂是語文學習的主陣地,課堂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延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很好地發揮教材的優勢,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延伸到課外,讓課內閱讀帶動課外閱讀。
二、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理解和感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然而在傳統的教學中,往往只見教師,不見學生。教學往往變成教師自編自演的獨角戲或是教師展示個人才華的舞臺。新課標第一次將語文的課程目標確立為“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對學生作為發展主題的地位更為關注了。學生是閱讀的主體,無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