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語文教學評價的目的不僅僅是考查學生實現教學目標的程度,更是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是語文教學評價的出發點和歸宿。下面就說一下我在改革語文素質教育評價時采用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一、評價內容改革
傳統對學生的評價,僅限于對學生成績的評價。我覺得這樣的評價方式,對那些發揮失常的學生來說很不公平。通過近幾年的摸索、實踐,我研究了一種新的評價模式:“4+X”評價模式。“4”指的是:學生的情感態度占20%,習慣方法占20%,語文綜合素養占30%,語文基礎知識占30%,X為學生的發展目標、個性特長,另加分20%,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一項。x的指標可以實施單項星級榮譽稱號的評價制度。需要設計出朗讀、朗誦、背誦、寫字、默字、習作、采訪、會話、演講、表演等多種項目,由學生自由選擇、自愿參加。
二、評價方法改革
在單一的教師評價基礎上,加上本人評價、同學評價,還有家長的評價。家長評價是學校評價的一個延伸和補充,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一個結合點。通過教師對學生校內的評價與家長對學生校外的評價結合對照,找出存在的問題,以利于改進。
三、考試、作業評價改革
語文課程評價改革不是取消考試,而是把考試作為評價學生語文素養的手段之一。只不過不要以“分數”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不要以“一把尺子”來衡量所有學生。
四、閱讀、寫作評價改革
閱讀評價應側重于對學生情感體驗的評價;重視“誦讀”的評價;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重視定性評價。
五、課上、課下習慣活動評價改革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態度等都以分數記入考核成績中。如每篇課文學習完畢,都安排一個環節讓學生自發討論,談學習體會和感受,做到一課一得。采用搶答記分方式,根據所談內容、認識的程度、態度表現做出評價,給予獎勵記分,對那些課堂不認真思考,發言不主動的同學則采取點將必答方式,答對、答好給予記分,答錯、不答扣學習態度分。
六、教師評語改革
要一改以往“熱愛祖國,團結同學,勤奮學習……”這些冷冰評語,死板的老套子,采用全新的評價方式,評語切入點為肯定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
語文學科是開放的、生動的,素質評價標準應根據不同教師、不同學生而靈活變化,教師必須澄清認識,更新觀念,并積極參與到相關的實踐探索之中,再做到教師和學生素養整體的提高。
(作者單位 河北遷安市彭店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