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我們的教學中,只有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才能極大地調動起他們學習的樂趣,從而主動學習,享受學習。尤其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與生活聯系,大力倡導“以人為本”的理念,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把我們的語文課堂打造成魯迅兒時充滿樂趣的“百草園”,而不是沉悶枯燥的“三味書屋”。
一、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
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創設成功的發展情境。所謂“成功發展情境”就是學生成功地學習,使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愿望得到滿足,從而體驗到認識活動快樂的情境。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必須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程度和接受能力出發,使學生通過努力能較好地完成任務,切忌貪多貪雜,一味地按教學進度行事。最好讓學生能當堂掌握并消化所學知識,讓他們得到成功的情緒體驗而產生興趣。
二、確定學生的主動地位
1.培養學生書寫規范的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書寫端正,字跡清晰,不出錯別字,不應付作業,這個習慣形成了,無論對學習的基本功的提高,還是對學生學習意志力的培養,都是必要的。
2.培養學生自己動手的習慣
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不要把學生自己動手的環節包辦了。例如,讓學生養成查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的習慣。學生能夠自覺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問題,那么他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就會刻骨銘心,而且也容易形成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切記老師不是管家婆。
3.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
要讓學生擴大閱讀的空間,讓學生走進課外更廣闊的閱讀天地。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安排固定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走進閱覽室,加強課外閱讀,寫讀書筆記,在活動中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只有讀書成為學生想要的東西,學生才會有自覺性,才會有學習的推動力。
4.培養學生練筆的習慣
平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片段作文”和“整篇作文”交叉練習,留心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情,注重自己偶然的感悟、摘錄優美的描寫,積累名人的典型故事等等。這樣材料多了,以后的寫作也就得心應手了。
這一能主動地并且是成功地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就是學生自信、自立、自律等優秀品質養成的過程,能寫好一個字、說好一句話,寫好一段文章。這些小小的成功積累,必能積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當然這一過程中老師的鼓勵、陪伴、耐心都為學生的發展保駕護航。
素質教育要成功還任重道遠。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和學生這對立統一的矛盾體,還會出現誤解、摩擦甚至對抗。但學生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是對我們教育的鼓勵和鞭策,即使是失敗的經驗也是為下一次成功做準備的!
(作者單位 山西省陽泉市郊區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