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練習和習題是學好高中物理的一個重要環節,是運用知識的一個方面。每做一題都要注意題目的針對性,務求真正弄懂,務求有所收獲。每設一題必須明確目的,或辨析概念、澄清認識,或鞏固知識、加深理解,或訓練方法、提高能力。題目的內容要注意聯系實際,注意貼近學生生活,注意聯系生產實際和現代科學技術,注意有現代氣息。聯系實際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中去的意識。
一、習題在教學中的作用
實踐證明,習題在教學中可以發揮出多方面的作用。概括地講,主要包括以下三種:深化與活化作用;反饋與補償作用;鞏固與提高作用。
1.深化與活化作用
通過習題教學及練習,學生可以進一步深化、活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并能達到牢固地掌握概念,深刻地理解規律的目的。
2.反饋與補償作用
首先,通過習題教學和練習,教師可以隨時得到有關學習情況的反饋信息,借以調整教學內容、方法和進程。其次,已經理解的基礎知識并不一定能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因此,就需要借助習題課或做練習作業來達到補償。
3.鞏固與提高作用
為了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就需要通過例題和習題的教學來鞏固。與此同時,在已經鞏固的基礎上,再通過習題教學,達到提高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
二、習題的選擇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習題能否充分發揮出深化與活化、反饋與補償、鞏固與提高的整體功能,恰當地選擇習題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掌握習題教學的基本規律與方法乃是物理教學的一項基本功。
為了發揮物理習題在教學中的作用,怎樣選擇恰當的習題是首要的工作。在具體選擇習題時應依據:教學的需要,教學原則和練習的目的。而且,所選擇的習題應具有以下幾個特性。
1.典型性
從發展學生智能的需要出發,典型性的問題應在內容上或方法上都具有代表性,應能反映重點概念和規律的本質及其特征。在保證基礎知識覆蓋率和重點知識重復率的前提下,遵循“少而精”的原則,要對各種類型的題目進行嚴格篩選,適當控制題目的數量和難度。
例如,在光滑的斜面上,有一塊豎直擋板擋住一個質量為m的球。試分析并計算球所受的各種力。通過分析和研究問題的典型含義,就可掌握這一類問題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方法。事實上,在豎直墻壁上掛一個球及三角架等共點力平衡問題都可歸結為同一物理模型。因此就有了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之功效。
2.針對性
從知識的角度出發,習題的選擇要針對教學大綱、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尤其是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內容和方法要與學生的基礎知識相聯系。
例如,針對速度與加速度的區別以及力和運動的關系回答:物體的速度為零時其加速度是否一定為零?物體的運動是否一定有力的作用?加速度減小時速度是否一定減小?并通過實例分析加以說明。
3.實際性
從實際問題出發,習題的選擇要注意把理想化模型同實際客體密切聯系,理想化過程與實際物理過程有機結合。這樣,物理問題才更有實際意義。
例如,離心軌道上小球的運動。問:小球從多高處滾下恰能通過圓環最高點?這就是一個力和運動關系的問題。游樂場中的“翻滾過山車的原理就是以此為基礎的。再問:要用多大速度把一個物體拋出地球去,能成為一顆人造衛星?衛星要達到這么大的速度,需要用運載火箭發射。我國已發射了37顆人造衛星,其中有5顆是同步衛星。同步衛星實現了全球異地通訊,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世界能看到中國的發展、聽到北京的聲音;同樣我們也能看到與聽到世界的動態與信息。
三、怎樣上好習題課
學生能力的培養應當從知識、方法和實踐三個方面入手。只能從完成某項具體活動中體現出來,只有在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形成并得到發展。因此,在能力的培養中要強調個體參與實踐的重要性。而習題課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由學生去實踐的一個重要環節。
教師的責任在于通過各個教學環節,對學生的弱點有針對性地訓練和培養。為此,就要把習題課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補償手段,精選一些與教材內容相聯系的習題,集中地展開分析和討論,進一步深化、活化概念和規律,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較為復雜的具有靈活性和綜合性的問題的能力。
四、怎樣指導學生作業練習
作業練習是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和鞏固程度的一個主要手段;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項重要措施,是教師和學生進行信息反饋交流的一條主要通道。可見,作業練習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教師應重視并加強對學生作業練習的指導。把批改作業,課堂講評與個別輔導有機地結合,促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均衡發展。
(作者單位 山西省盂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