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既要生動活潑,又要科學嚴謹,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多種多樣,筆者僅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談談如何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程;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激發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連興趣都沒有,那又怎么能學得好呢?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求知的先導,是激發學生進取向上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性,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是前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采取多樣有效的教學手段是保障。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課堂真正活起來呢?
生物學是一門與生產和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科學,可挖掘的教學資源豐富。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一特點,不僅能使生物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有利于學生牢固掌握生物學知識,也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我僅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設立新穎的導課,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中,精彩的導課是激發學生求知欲,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內在動力。一個獨特新穎的導課就像一把鑰匙,可創設一種良好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構思一個別開生面的導課,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意義重大。例如,在講授《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時,我首先投影動畫片“大頭兒子”的圖片,問:大家認識他是誰嗎?可愛吧!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張真實的“大頭娃娃”圖片。這是一個可憐的大頭娃娃!知道他為什么表情這么痛苦嗎?他就是阜陽毒奶粉事件中的一名受害者!這些奶粉之所以能害人,主要是因為蛋白質含量嚴重不足。可見,蛋白質對生命存在的重要性。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蛋白質的內容。這樣的導課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幫助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教學效果顯然比開門見山地講解新內容要好。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而創設情境能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便可以讓探究新知識的活動變成學生的心理需求,可以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例如,講“光合作用”的概念時,可以把綠葉比喻為綠色工廠,引導學生說出該工廠的車間、原料、產物、動力分別是什么?接著探尋原料來自何方?產物由什么運輸?再例如,關于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一系列的實驗設計活動。圍繞滲透作用的原理,可引導探究:利用滲透作用的原理,區別兩種不同濃度的溶液(如質量分數為10%和30%的蔗糖溶液);圍繞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可探討:測定某植物組織細胞液的濃度(如洋蔥表皮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圍繞以上問題的探討,不僅可以使學生積極地進行深層的思考,發展其主動探究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這種學生積極探究的學習形式符合新課程理念,也是高效的。
三、合理使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所見所聞的觀察、傾聽和體驗,猶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采用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教學手段也越來越現代化。如果能充分利用動畫、視頻等手段輔助教學,可以加大信息容量,擴大知識面,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學“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時,傳統做法是給學生看靜態的模型。這只能給學生展示構成細胞膜的各種成分的空間位置,不利于學生理解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流動性。如果使用三維動畫演示,學生不僅可以直觀地看到細胞膜的結構,而且能很容易地理解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效果會更好。
四、使用幽默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
沒有一個學生喜歡枯燥、沉悶的課堂。只有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才能高效地學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就好比教學過程中的催化劑,合理把握,便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學習蛋白質合成過程中的氨基酸搬運工具——轉運RNA時,學生對于一種轉運RNA只能搬運一種氨基酸,而一種氨基酸卻可以有多種轉運RNA的關系容易搞混。我于是給學生打了個比方,轉運RNA就好比某人的專車,它只能為一個人服務,但這個人可以擁有幾輛專車,這樣學生就很好理解了。再比如,學習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時,許多學生認為蚊蟲叮咬會傳染艾滋病,實際上這種途徑傳染的可能性極小。那怎么能打消學生的疑慮呢?我首先說同學們,任何一種病原體引起疾病都要有一定的感染量,對吧?學生說對。我接著說,既然大家認同這一點,那我就告訴大家,要有一千只左右的蚊子叮咬艾滋病患者后,再同時去叮咬一個健康人才可能使其感染,大家說這種情況容易出現嗎?學生聽了以后都會心地笑了。
總之,妙趣橫生的課堂教學,對于活躍氣氛,提高興趣,加深印象,增強記憶有著極好的作用。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