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作為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初中科學課程的實施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的能力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從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教學情境的創設上以及教學策略的采用上進行簡要的探討,以求拋磚引玉。
關鍵詞: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有效教學就是在符合時代和個體積極價值建構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時空內不低于平均水準的教學。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所以實施有效教學,實現減負增效,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問題。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作為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初中科學課程的實施不僅要求改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更要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即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僅能使學生掌握知識,而且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初中科學課堂煥發生機和活力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進行簡要的探討,以求與同行共勉。
一、設計有效的教學目標
目標是方向、動力與效率,明確的目標,是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不僅能使教師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性與針對性,因此,有效的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有效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的重難點以及全體學生的不同特點。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或者憑教學經驗,或者照抄參考書,新課改以后,三維目標的確定更多的體現“以學為主體”的理念,具有明確的“學什么”“做什么”的理念。由于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同時初中科學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面對的對象是全體學生,另外,作為教師在教學中,絕大多數是憑借教材教知識、教學習方法,因此,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依據初中科學課程標準,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照顧個體差異,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力的圖示》一節三維目標的確立就是依據課標及教材的重難點,從學生的學情出發確定為:知識與技能:①能用事實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有關。②能用力的三要素解釋不同的力作用效果為什么不同。③可以用力的圖示法表示一個力。④能根據力的圖示,說出某個力的三要素。⑤了解力的示意圖的意義和作用,并會用它來表示具體的力。過程與方法: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學會根據力的圖示說出力的三要素,嘗試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