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十年的英語教學中,我感到英語教學費時費力、效果差。當然,影響教學質量的各種因素很多,在此不再贅述。教師是人師,育人是天職。新課改理念下,我深深地領悟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意義及人文主義的作用。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相融。通過教學摸索,我逐漸認識到:英語教學作為語言教學的一個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學中如果正確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幫助塑造學生良好的品行,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興趣為首,消除詞匯學習過程中的心理障礙
眾所周知,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許多學生初學英語時信心百倍,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產生厭學情緒。調查結果顯示,不少學生掌握不好英語詞匯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心理因素對英語學習成績的影響極大。因此,作為中學英語教師,首先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從事英語教學多年,非常重視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我經常通過多種途徑使學生認識到詞匯學習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勤奮學習的性格品質以及學好英語的毅力。在學生學習英語的初始階段,首先要上好導言課,引導學生說出生活中的英語,消除學習過程中可能形成的心理障礙,并讓學生體會到英語就在我們身邊。
二、用細微的身教體現情感教育
老師健康、熱情、開朗的形象是進行情感教育的先決條件。教師教育學生不僅要靠口耳相傳,更要注意言傳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來說都具有很強的感染性。試想一位整天死氣沉沉、板著一副面孔的教師,學生怎么可能接近你,更不必說讓他們和你一起走入課堂內容,積極思考和解答問題;一位整天心不在焉的老師,把本職工作當做苦差事來應付,學生更不可能與你身心交融,以主動進取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每當我步入學校走進教室,心中油然升起一種責任感和神圣感,發自內心地自覺遵循職業道德規范,一絲不茍地教讀每一個音節,講解每一個知識點,耐心細致地解答每一個疑難問題,自始至終熱情飽滿,從而不知不覺地感染著每一個學生,鼓舞著每一個學生。在細微的言行中全身心地投入情感,在我的課堂中師生舉手投足便能心領神會,和諧相處,在這種教學氛圍中,教學成績逐年上升。
三、開展朗讀和背誦比賽
在初中階段,尤其是初一的英語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朗讀和背誦。初一英語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入門教學,學生剛接觸英語,對英語的好奇心強,學習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厚。教師如果能抓住這個時機,通過開展朗讀和背誦比賽,促使學生大聲朗讀,積極背誦常用的句子、精彩段落和一些習慣用語,打好堅實的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的基礎,能迅速發展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谡Z能力提高了,英語成績自然就提高了。試想,你可以脫口而出標準的英語句子,難道還不會應用英語嗎?難道對英語還沒有興趣嗎?
四、找準癥結,對癥下藥
教師應首先深入了解、分析自己的學生英語學習失敗的原因,然后再制訂解決措施。筆者曾多次對學生做過調查,得出學生學習英語困難的主要原因是:(1)學習英語不得法。主要表現在對生詞死記硬背,對語法、句型生吞活剝,不能及時復習鞏固。(2)學生意志不堅定。主要表現在一遇到困難就出現畏難情緒,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與興趣。在行動上采取消極態度,使英語學習變得越來越困難。(3)教師的教不得法。有的教師還沒有從思想上轉變教學觀念,整個課堂仍然是自己在起主導作用,學生被動地聽、記。課堂過程沉悶、乏味,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少。針對以上原因,要因人而異地提出解決措施,英語教師應教給學生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及策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其堅強的意志,在課堂上應多給學生實踐的機會。這樣,學生的學習效果及學習能力才能得到顯著提高,所謂的“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教學過程交際化,充分激發學生參與
心理學家加涅認為,所謂學習就是學生參與教育活動而產生的行為變化。所以,英語教學是否有效,不在于教師講多少,而在于如何最大化地引領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教學過程交際化,要求教師設計針對性的語言表達活動,讓學生處于興奮的交際狀態,通過參與無特定控制的信息交換、情感表達,提高語言表達水平。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交際方式,比如利用學生的進取心和榮譽感開展知識搶答、詞匯大王選拔、小組積分排名等活動,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思考、練習和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其自尊心、自信心和責任感,使其體驗成功的快樂。但是,交際化教學也要防止進入以競爭為主的誤區,合作學習的重點應該是合作、協同、共贏。
總之,教學既是知識信息傳遞和反饋的交流過程,也是師生雙方情感交融與共鳴的過程。只有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克服消極情緒,使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增強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才有望為學生終身的英語學習和發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為高等學府輸送更多的優秀人才。
?。ㄗ髡邌挝?甘肅成縣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