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不起眼的彈力球,由于筆者巧將批評化為動力,竟收到了始料未及的效果。
語文課上,一枚彈力球不小心溜了出來,在地上蹦起了老高。頓時,課堂上爆發出一陣哄笑聲,新課被擱淺了。這名學生如此放肆,我震怒了,一大堆訓斥的話語一下子擁到了嘴邊。那名學生把頭埋得很低,臉漲得通紅,臉上分明寫著“在劫難逃”。這時,教室里靜得出奇,學生們大氣不敢喘,這頓批評在所難免了。
怎么辦?繼續上課?我的心情糟糕透了;大聲斥責?耽誤新課不說,那名學生已經無地自容了,何必窮追猛打?忽然,我靈機一動計上心頭:“某某同學,你上課擺弄彈力球,我限你一天以內把《孫權勸學》背下來,明天上課我檢查”。語氣之硬,沒有半點回旋余地。
翌日,語文課上,該同學很流利地背誦了這篇課文,并贏得了學生們一片熱烈的掌聲。我還不解氣,我又要求該學生在三天以內背誦《木蘭詩》。三天后,那名學生完成了背誦,熟練程度令人咋舌。于是,我又不失時機地宣布:“某某同學利用這么短的時間完成了兩篇課文的背誦,大家服不服?你能不能用同樣的時間背下來?”學生群呼:“能”。就這樣,不出一月時間,學生們完成了七年級語文下冊所有古文和詩歌的背誦,其速度簡直不可思議。
孰能料到,一枚不起眼的彈力球,由于自己巧將批評化為動力,竟收到了如此始料未及的效果,我的心頭掠過一陣從未有過的成功感。
真應該感謝那枚彈力球。
作者簡介:牛存堂,男,漢族,42歲,吉林省安圖縣兩江鎮大興川學校任教,中共黨員,中學一級教師,從事語文教學二十年,多次榮獲優秀教師稱號,多篇論文在《教育交流》《文苑》《安圖教育》上發表。
?。ㄗ髡邌挝?吉安圖縣兩江鎮大興川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