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機已經普及了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成立了計算機的專業學校,可想而知,計算機的技術對社會有多重要。筆者旨從中等專業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等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
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使計算機的應用技術也成為了培養新型高級人才的標準之一。計算機技術的飛躍進步,給計算機的基礎教學帶來了很多的挑戰,也加速了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尤其是對中等專業的學校。
1.中等專業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量急劇增加,“公共”這個概念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很多中等專業的學校都對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尤為重視,并且加重了對計算機硬件設備的資金投入,以及加強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領導、組織和實施,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都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因此,計算機的教育和學習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在中等專業學校中計算機的基礎教學的現狀可以從以下幾點來探討:
1.1目前,中等專業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當步入專業學校的時候,已經有很多學生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計算機的基本功能,但是也有些學生連電腦怎么開機都不會的。目前,很多人也都只是掌握了計算機的初步應用。
1.2在中等專業學校中,計算機的教學是學生的必修課。隨著世界的信息量不斷的增加,計算機的應用也在根據市場的需求,不斷地變化著。也就是說,在將來計算機將逐步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甚至也能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計算機將逐步代替原有的事物,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目前很多中等專業學校也已經將計算機的基礎課足位于公共的必修課,教師的教學任務也就繁重了許多。因此,對于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也就相當的重視。
2.中等專業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
中等專業學校計算機的基礎教學的改革可以從下面幾點分析:
2.1中等專業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方法是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采取的教學措施。為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實施因材施教。可以對教學方法進行積極有效的改革,采用以下對策:
2.1.1計算機基礎教學方法改革中的模塊化和階段化的教學。例如:將《計算機文化基礎》分成五大塊來講解,即分成計算機基礎知識、多媒體技術、操作系統、辦公軟件、計算機來進行逐一教學,每個模塊都要設置相應的、適當的習題練習或者操作考核,以此來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2.1.2計算機基礎教學方法改革中的網絡教學平臺。現在很多中等專業學校里都有了先進的多媒體機房,教師便可以利用這些教學媒體來展開適當的教學。不僅如此,中等專業學校還應該要開發《計算機公共基礎網上教學平臺》,然后通過這個平臺將每堂課程的電子教案、習題作業、考試大綱、問題解答、在線測試等發布到校園網上,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甚至在課堂之外,都可以利用這個平臺來增強自己的學習。
2.2中等專業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學體系改革。中等專業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學體系改革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分析:
2.2.1計算機基礎教學課堂開設安排。以往很多中等專業學校的計算機基礎課堂只開設一個學期,第二學期學的很少,這樣的課程安排是不能達到中等專業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目標的。因此,應該把計算機基礎課堂分為三個層次來完成,合理地運用教學的時間,合理地安排好教學的遞進層次,這樣才能不斷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2.2.2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學目標的定位。在中等專業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目標一般分為:使學生掌握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基本知識、基本操作技能及互聯網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在本專業與相關領域中的計算機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用計算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把這些教學目標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文化基礎,即基本操作技能及互聯網的應用能力和計算機軟、硬件的基礎知識。第二個層次是計算機的應用基礎知識,即培養學生在本專業與相關領域中的計算機實際應用能力。第三個層次是計算機技術基礎,即培養學生用計算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總結
總之,所謂“教學”就是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學習,這兩者相結合才能發揮應有的效果。因此,中等專業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中要充分考慮課堂的合理安排、知識的充分利用、實際的操作課程等,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求知效率,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并且使得學生能夠更多的處于積極學習的狀態中。
參考文獻:
[1]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課題研究組.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2006.
[2]李華,李春杰.王銳.《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科技咨詢導報,2007(8).
[3]魏德志,林麗娜.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福建電腦,2007(10).
[4]肖永良.計算機文化基礎的教學改革研究.世紀橋,2007(4).
(作者單位 江蘇省海門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