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進入高中之后,不能適應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在思維要求上有較大差距,成績呈下降趨勢。究其原因是由于初中數學教學受升學考試指揮棒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了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思維品質的培養。
現代教育強調“知識結構”與“學習過程”,目的在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把知識作為思維過程的材料和媒介。只有把掌握知識、技能作為中介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才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數學知識可能在將來會遺忘,但思維品質的培養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是數學教育的價值得以真正實現的理想途徑。
高中學生處于青年初期。他們的身心急劇發展、變化和成熟,學習的內容更加復雜、深刻,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這種巨大的變化對高中學生的思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表明,從初中二年級開始,學生的思維由經驗型水平向理論型水平轉化,到高中一、二年級,逐步趨向成熟。作為高中教學教師,應抓住學生思維發展的飛躍時期,利用成熟期前可塑性大的特點,做好思維品質的培養工作,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的發展。
教育心理學理論認為:思維是人腦對事物本質和事物之間規律性關系概括的、間接的反映。思維是認知的核心成分,思維的發展水平決定著整個知識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因此,開發高中學生的思維潛能,提高思維品質,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思維的靈活性、廣闊性、敏捷供、深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等幾個方面。思維的靈活性是建立在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的基礎上,并為思維的敏捷性、獨創性和批判性提供保證的良好品質。在人們的工作、生活中,照章辦事易,開拓創新難,難就難在缺乏靈活的思維。所以,思維靈活性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的教法常常影響到學生的學法。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思維靈活性的培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而富有新意的學法指導能及時為學生注入靈活思維的活力。
“導入出新”——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勝的教學導入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創設情境”“敘述故事”“利用矛盾”“設置懸念”“引用名句”“巧用道具”等新穎多變的教學手段,能使學生及早地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
“錯解剖析”——提供給學生題解過程,但其中有錯誤的地方。讓學生反串角色,扮演教師批改作業。換一個角度來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尋找錯誤產生的原因,以求更好地加深對知識的掌握。
“例題變式”——從例題入手,變換條件尋求結論的不同之處;變換結論尋求條件的不同之處;變換提出問題的背景,尋求多題一解;變換問題的思考角度,尋求一題多解……以變來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
“編制試卷”——列出考查知識點、考查重點、試題類型,讓學生自己編制一份測驗試卷,并給出解答。使學生站在老師的角度體驗出題心理,更好地掌握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
“撰寫小論文”——根據學習體會、解題經驗、考試心得等等,撰寫學科研究性小論文。選擇比較好的指導修改并編輯出版,激勵學生善于進行總結,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以上只是我在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方面的一些實踐和體會。
幾年來,我所教的學生在經過有目的的培養后,思維品質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相應的,學生的學習質量也有了很大提高。許多學生進入大學、甚至走上工作崗位后,常常來信談及雖然數學知識有許多已經遺忘,但老師教的數學思維方式卻常令他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得益不少。
近年來,隨著課程教材改革的推進,突出思維品質的培養已成為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我要繼續探索下去,以求獲得更多的收獲。
(作者單位 遼寧省莊河第四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