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育教化感召學生奮起直追,滋潤學生的心田
不管你是彎下腰拾起地上的紙屑,還是助人為樂,事情雖小,但是意義深遠。學校教育恰恰需要這種率先垂范的德育教化,這種德育教化能使人產生自豪感,也能讓周圍的人出現一種失落感,這種感覺在內心深處震蕩共鳴,激勵著學生由羨慕到奮起直追,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具體措施有:
1.利用學科課程,讓德育工作進課堂,充分發揮德育的主陣地作用
2.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教育作用
學校在教學樓內張貼的諸如“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力量。”等標語、名人畫像及先進人物的照片內容,如春雨一樣時時滋潤著祖國未來的花朵。
3.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成長
學校在“走出去,請進來”的思路指引下,先后開展了“讓綠色溢滿家鄉”環保教育、國學知識誦讀、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愛心捐助、讓安全伴我行等不同主題風格的德育活動。在綠色溢滿家鄉環保教育活動中,同學們記住了家鄉的過去,感受到了家鄉的變化,他們對家鄉的未來充滿憧憬,最主要的是學生把家鄉的情節深深埋進了心里。
二、用自己的心靈發現最適合教育孩子的方法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的對繪畫、色彩比較敏感,有的對音樂、詩歌有天賦,有的對計算有特別的興趣,有的對歷史情有獨鐘,有的對交際得心應手,還有的對發明創造著了迷似的。教師應該向海倫·凱勒的老師莎莉那樣,用自己的心靈去發現最適合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
用心就是創造,用心就是智慧,用心就是愛!
三、以心靈教化心靈——與后進學生的溝通
美國教育學家凱諾·梅克教授說:“我的研究遵從一個基本思想原則,就是發現學生的長處,并且最大限度地去發展這個長處。”因此,作為班主任,我覺得要做學生的“親人”,首先要對每個學生的長處有所了解,并且經常如數家珍地一一道出,給學生以勇氣,激發學生的自我意識,調動學生優越感。其次,在班上應創造民主和諧的良好氛圍,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采取鼓勵、引導、共同討論的民主形式,利用集體的感化作用、榜樣的激勵作用,從心靈深處呼喚學生的上進心。再則,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牢記每一個學生都有各自的長處。最后班主任應注意言傳身教。
四、用故事滋養學生的心靈
1.故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愉悅的心靈
心理學認為,低年級兒童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具體形象性,產生意義的主要心理結構是想象。故事恰好是一種以想象為載體的創造形式,形象性是其最大的特點,恰好能夠適應兒童的年齡特征,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思維特點。
2.故事可以傳承文化、發展語言,啟迪學生的智慧
講故事在語文教學中更是傳承人類文化的一種最生動的方式。學生在聽故事、講故事、讀故事、寫故事的語文活動中,豐富了語言積累,培養了語感,發展了語言。語言的發展,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創造力的發展。
3.故事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可以培養孩子美麗的心靈
故事,是最美的精神之花。那些內容健康、趣味高雅、情節曲折動人的故事,給學生帶來的心靈震撼是極其強烈的。因此,一個好的故事可以塑造一顆美麗的心靈,可以幫助兒童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甚至啟迪孩子今后的人生……
(作者單位 山西省交口縣康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