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自新課改實施以來,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這些改變一點一滴的滲透到課堂教學中,給課堂帶來了生機和活力,給學生帶來了興趣和愉悅。小組合作學習是我們正在積極推行的一種教學方法,下面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一、合作學習小組的建立
首先,劃分學習小組時要合理搭配學生,實行異質分組。一般以6~8人為宜,從性別、學習情況、性格等方面考慮分組。這樣分組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優等生幫助后進生的過程,也是優等生鞏固知識的過程。一個組內的學生既不能都是性格沉悶的,也不能讓活潑好動的學生扎堆,那樣要么死氣沉沉討論不起來,要么小組討論時跑題難以控制場面,達不到合作探究的目的。
其次,小組成員要圍坐在一起,以便面對面交流討論、合作探究,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為此,學校專門購置了書櫥,讓學生把書放到書櫥里,使課桌變得敞亮,課堂變得明亮,把學生從書堆中解放出來。
再次,小組之間要兼顧平衡,實行同質分組。只有各小組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大家才會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相互競爭。
最后,小組合作學習時,分工要明確,特別是一定要選好小組長。小組長的作用很大,好的小組長可組織領導好整個小組的合作學習。小組形式一般是固定的,但小組長不是終身制,最好分學科設置。學科小組長由本組內本學科學習強的同學擔任,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要求其必須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等,分科設立組長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不同學科既能體驗到成員的角色,又能體驗到組長的角色,從而達到團隊學習、合作學習的效果。
以上幾種小組劃分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有利于個體的發展,優勢十分明顯,是絕大多數教師會遵循的原則。但在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因為學生基礎存在差異,也會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采用的教學策略有:
1.在小組學習中,總有被孤立的弱勢學生存在。針對這種情況,我把小組內的幾個弱勢學生或被孤立的學生集中起來,臨時組成一個小組,教師深入到這個小組中,通過教師的幫助去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分組,既能保持“異質型合作小組”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優勢,又便于教師把握后進生的學習狀況。
2.各學習小組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不均衡現象,有的小組總是處于領先位置,有的小組總是排在最后,這樣會挫傷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整體發展。
二、合作學習小組的評價
教師要明確我們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選拔或考試,而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在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實施發展性評價,“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對學生進行評價,是基于對學生的一種肯定,一種鼓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獲得實實在在的發展。
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方式多樣化,有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
1.自我評價的內容主要有任務完成情況,有沒有與小組成員交流合作,與人溝通的能力和自我表達的能力有無提高,有無創新等。學生的自我評價,能使他們按既定目標和標準,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控制檢測,是學生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徑。
2.小組互評的內容主要是合作過程中小組成員是否有明確的分工,每個成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如何,交流的情況是否圍繞主題,和其他成員是否配合默契,在合作過程中是否有創新性的表現,能否認真吸收其他人的意見等。讓每個同學對組內其他成員的合作態度、質量、是否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做出評價。這樣不僅使學生在對同伴的評價時有據可評,有話可說,同時又培養了他們對人、對事物客觀公正的品質。
3.教師評價包括對學生個人進行評價和對合作小組進行評價。評價時要以激勵為主,對個人進行評價時要根據學生基礎的不同,給予不同評價。課堂上老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多創造機會讓內向的同學發言,并抓住機會及時鼓勵。對小組進行評價時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揚和加分,根據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和小組合作情況給予適當加分,并進行累計,一段時間后評出各種獎項,如小組智慧獎、小組溝通獎、小組進步獎等。老師可以給予學生適當的物質與精神獎勵,比如筆、筆記本,授予小組榮譽稱號等。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不只是提高學習效率,還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與人和諧相處的能力、創新能力等。學生要學會尊重別人,接納不同的意見,從而完善自己的品行。這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在不斷地探索實踐中,在不斷地改進完善中,一定能讓課堂越來越精彩,越來越充滿生命的活力!
(作者單位 山東省青州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