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主要闡述如何用互動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從而提高化學課堂效率。
關鍵詞:化學課堂教學;學生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效率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要張揚學生的個性,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就必須改革化學課堂教學,營造一種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彼此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
在化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引導者、促進者,只有承認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具有獨立人格價值,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動性,使課堂教學煥發生機。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的主體地位、主體意識得以實現,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課堂中以明確的教學目標,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明確的教學目標,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動機源于個體的內在需要、內部喚醒狀態,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激發學習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和學習需要,首先要滿足學生基本的生理安全、歸屬和愛、尊重等基本需要。教學中應注意以學生的差異發展為起點,無論哪所學校、哪個班級都有數量不等的后進生或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教師應把情感教育滲透到教學的每個環節。課堂的探究問題,課堂的達標練習是課堂所學知識的必要途徑。對于這個問題,課堂上我總是設計不同層次的題目讓學生自主的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問題去探究、適合自己的題目去完成,不論是探究性的問題,還是鞏固性的練習,在設計知識點時總是層層遞進,一環扣一環,學生總是感覺不到問題很難,這樣讓學生輕松地學會學習,當學習困難的學生只要能解決其中的一步或一個問題時,總會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而且我還會說:“你的答案或思維已經接近了我們探究的最難問題的答案了。”因此使每個同學都能體會到自己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只有讓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個性都有一個適合自己的發展環境,學生的素質才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高。
二、課堂中以重視實驗教學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重視實驗教學,著力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促使學生的實驗技能和良好品質的形成以及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
教師在課堂中是處于主導地位的,只有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師的指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從而培養出探究型人才。
在課堂上,為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探究精神,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設計的探究方案,盡量準備實驗所需要的儀器和藥品,讓學生親自動手,教師當助手,讓他們在實踐中思考和探索。如學習氧氣的化學性質,做“碳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我讓學生充分討論此實驗應如何操作才會使實驗的現象最明顯,學生通過積極的討論和探究,班內的學生分為了兩部分,設計出兩種不同的方案:一是將點燃的木炭快速伸入集氣瓶的底部,反應現象一定很明顯;二是將其緩緩的伸入集氣瓶的底部,反應現象一定更明顯,兩部分同學爭論不休,這時我讓他們各選擇一名代表進行實驗比試,其他同學當評委,大家觀察得非常仔細,得出了科學的結論,將木炭由口部緩緩地深入集氣瓶的底部,碳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在實驗中學生學會了科學的實驗方法,學到了新的知識,同時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提升,構建了新的學習模式,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三、課堂中以社會熱點問題,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社會、生活中現實問題立意,結合社會熱點、焦點、科技及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為材,巧妙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課堂中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者,更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如何把學生單純接受知識的課堂轉變為“我要學、我會學”的新的學習模式,真正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這是我們應該做到的。
如:“溫室效應”已成為一個熱點話題,使得當代人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能否有效防止地球變暖直接關系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我們應如何做呢?每個人從自身做起,一方面大力植樹造林,保護植被,不濫砍濫伐,另一方面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節約用電,共同維護我們的家園。
四、課堂中以學生總結歸納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經過探究、自學,學生人人都有發言權,大家都會積極參與每節課的總結和概括,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時,一開始指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探究方法后,學習后邊的知識點時,讓學生自己去總結。比如在學習幾種常見的酸時,我讓學生自己設計試驗、并指導學生親自到實驗室去實踐,最終得出結論,然后我讓學生自己總結稀鹽酸和稀硫酸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學性質,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性試驗,學生不但總結出酸的通性,同時還討論出并非所有的酸都與金屬反應生成氫氣,也并非所有的金屬都能與酸反應。這樣自然記住了金屬活動順序表。這樣每一個知識點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高效率地完成了大綱中的教學目標,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學的主動,師生間配合默契,取得了學習的最優效果。
五、課堂中以學生感悟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感悟、教師點撥,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每節課完成教學目標之后,我總是讓學生從以下兩個方面想一想:一是你對這節課的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想得到幫助?學生提出問題后,讓其他學生自愿起來幫助解釋這個問題,如果解釋不到位或解釋不全面,再由周圍同學補充或小組討論解決,最后通過教師的點撥讓學生的疑點消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在思維、學習方法方面有什么收獲,你有哪些好的想法想告訴同學們?這樣讓同學相互交流好的學習方法與記憶技巧,通過交流共同進步。
總之,教學是一門高深的藝術,教學中培養豐富多彩的人格,尊重生命的自由生長,讓學生展示自我,張揚個性,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如何處理好課堂中教與學的關系,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這就要求我們用科學的方法去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努力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探究精神,造就新一代合格的新人。
參考文獻:
[1]喬建中.課堂教學心理學.1版.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06.
[2]劉宗寅.化學學習方法.北京知識出版社,1993.
(作者單位 江蘇省盱眙縣馬壩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