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行民主教學,構建文本多元化解讀平臺
新課程特別要求我們每一個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方式:由被動的執行者轉變為主動的開發者、研究者和創造者,教師不僅要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而且要考慮為什么教的問題。課程改革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教師只有掌握了先進的教學理念,科學的教學目標,科學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學能力,才能保證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以往傳統的“師道尊嚴”的觀念,嚴重地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極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高。
新課程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課程改革中發揮主體作用,教師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更應該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拓者。最起碼應該建立民主開放的課堂新秩序,以民主的作風對待學生,而不應該是過去的“一言堂”“教學民主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健全和完善學生的人格品質。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實施民主教學,做學生“主體的守護者”,呵護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敢想、敢說、敢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善于抓住文本切入點,有效進行多元解讀
1.善于抓住文本內容,揣摩思想感情
漢語是世界上最美麗、最豐富、最細膩、最富有人情味的語言。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從感情色彩、句式特點、修辭手法、遣詞造句等諸多方面進行賞析。
2.抓住文本語言,感悟人性之美
初中語文課本中所選的文章,都是文質兼美、健康向上、催人奮進,讓我們自省的優美散文、詩歌、小說和戲劇。即使是科普文章,也是知識性很強的、需要我們掌握的生活常識,還有不少議論文,更能提高我們的辨別能力和說理能力。
3.抓住文本主旨,揭示社會矛盾
文本作品主旨的詮釋,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甚至可以說是作品鑒賞和閱讀教學的必然歸宿,既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還可以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其認識水平和辨別能力。
4.善于抓住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文學作品的人物形象往往是非常豐滿的,人物性格更是多重性的,加之閱讀教學活動個體化的特征,學生理解中的藝術人物也各不相同,這更給我們鑒賞人物提供了求異和創新的可能。作為語文教師,我認為不能用統一的模式限定學生的理解。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應以一種辯證的理性面對學生創造性的思考。
5.善于補充文本“空白”,豐富文本思想內容
文本作品的意義是讀者通過閱讀活動發掘出來的。讀者可以抓住文學作品中的“空白”進行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從而豐富文本的思想內容。
三、既要“多元解讀”,又要“多元有界”
1.我們提倡的多元解讀,必須尊重文本,與文本真誠對話
因為文本是教學的起點,是學習的載體,只有立足文本,尊重文本,與文本真誠對話,才能有效解讀文本。
2.進行多元解讀,還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
正確的價值取向,才能感染學生。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才能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ㄗ髡邌挝?沁縣漳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