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生厭學是普遍現象,導致中職生厭學的原因是社會、學校、家庭、教師等多方面的。我們首先要使學生樹立信心,然后從教育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進,來改變中職生厭學這個現象,促使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生源的特殊性,特別是中職生厭學的普遍性,使得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具有難度和挑戰性。那么,如何找到改善中職生厭學狀況的建議或對策,把學生的“厭學”情緒扭轉過來,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促進中職生有效地學習,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就成了我們教師面臨的研究課題,也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找出中職生厭學的根源之所在
中職生厭學的現象普遍,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也很多。比如:社會把“高分數、高學歷”作為人才的主要評價標準;家長對中職生不抱很高的期望;老師從不關注成績差的學生;而中職學校的專業課程對沒有任何實踐和工作經驗的學生來說,接受起來本身就有一定的難度等。鑒于以上多方面的因素,我把中職生厭學的原因歸納為以下幾點。
(1)長期被邊緣化,缺乏自信。中職生從初中開始,就被老師、家長和社會“只以成績論英雄”的觀點所傷害,他們從來與好孩子無緣。雖然他們表面上看起來很是無所謂,但是在他們的內心都有一種強烈的自卑感,特別在遇到老師和同學的諷刺、挖苦、嘲笑時,這種自卑感會更加強烈。久而久之,他們不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和態度,隨心所欲,放任自流,極不利于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2)人生觀、價值觀不明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等于給自己確立了人生的目標和方向,并引領自己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去奮斗。而大部分的中職生雖然人在學校,但是他們很盲目,不知道來做什么,來學什么;不知道為什么來,為什么學;更不知道學了以后有什么用。總之,大部分學生不能正確確立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導致學生極度厭學。
(3)教學理念陳舊,不能吸引學生。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什么樣的教學行為。比如:教學時不能結合中職生的學習實際,授課缺乏藝術性;教學中忽視學生的參與性,教學活動單調,學生的學習趨于被動;課堂上與學生交流時,不注意方式方法,甚至挖苦、鄙視學生,嚴重挫傷了學生的自信心,并抹殺了學生的求知欲。造成“你要我學,我越不學”的抗拒逆反心理,導致厭學情緒劇增。
二、扭轉中職生厭學的幾點建議
中職生厭學已經使現在中等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受到了嚴重影響,那么針對中職生厭學的種種原因,我對扭轉這一現象提出如下建議。
(1)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遵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對厭學的學生更是要喚醒和鼓舞。要走進學生的生活,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敞開心扉,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育。對學生還應多鼓勵、少批評;多表揚、少指責。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培養學生自信、自立、自強的個性心理品質。
(2)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斗志。教師教學時應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核心,從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形式上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要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喜悅,以此來激勵學生。在學生受到挫折時,給他們信心和勇氣,并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帶給學生更多的成功體驗。讓他們在信任與賞識中主動學習,并培養他們抗挫折的能力和不服輸的精神。
(3)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備課時,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學生,選擇最適合、最有效的教學方式。比如:采用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方式,能極大地發揮學生的潛能,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性較強的課,可以讓學生按要求自制模型,參與教學;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更直觀生動,很容易使學生把所學專業與未來職業生動具體地聯系在一起,從而極大地引發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教學效果表明。
中職生厭學是現代職業教育快速發展中出現的正常而又普遍的現象,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學校和學科特點,制定出適合自己的改進措施,使中職生厭學情況得到好轉,給家長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給社會培養出合格的人才,更使我們的職業教育得到健康持續的發展。
(焦作市冶金建材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