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筆者深切體會到教學反思是一種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活動。本文結合農村教師的教學實況從農村教師教學反思的必要性、存在的常見誤區以及如何正確有效地進行教學反思三個方面探討農村教師如何有效反思教學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關鍵詞:農村教師;教學反思;專業成長
農村教師是教育行線上的重要一分子,那么在落后的農村,如何使農村一線教師們迅速成長,更好地為農村教育事業作貢獻呢?首先,離不開我們農村教師們自身的努力和奮斗,虛心聽課、認真備課、教學反思、批改作業等等都有助于我們逐步成長。尤其是教學反思,不僅是常規教學中一個必需的環節,而且是促進自身專業成長最有效的途徑之一。《禮記·學記》中有云:“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強也。”這足見“反省”對于人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確認識教學反思的含義及必要性,走出反思誤區,有效完成教學反思,將使農村教師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受益匪淺。
一、農村教師教學反思的必要性
農村學校學生質量差,教學資源不如城市學校豐富,很多教師對教學產生消極應付情緒。于是在學生教學質量方面產生惡性循環,教師自身專業也不斷退步。記得一次學校教師會議上,校長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們學生質量的確不好,外籍學生人群居多,基礎差,學習缺乏主動性。既然學生對自己的學習不負責,我們老師就應該對他們負責。”會后,筆者想,如果學生對學習主觀上有需求了,這就能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那么,農村教師只能促進自身專業發展,以滿足這些特殊群體的教學需要。這除了經驗方面的積累外,更需要積極的反思。通過反思自己教學方式,反思學生需求來提高自我素養,專業素養和課堂實踐能力最終讓農村學生也逐漸積極學習。
二、農村教師教學反思存在的常見誤區
(1)敘事記錄多,理性思考少。有些農村教師寫教學反思時,僅僅對教學過程進行客觀敘事性的記錄。既不對產生的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分析,也不對如何解決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更不會去考慮農村學校教學群體的特殊性。
(2)獨立自省多,互動交流少。很多農村教師的教學反思只是局限于個人的觀察、分析與評價。很少走出去,請進來,習慣于“閉關自守”,甚至不愿意去城市學校吸取經驗,更不愿意去參加市內研討會。他們往往全盤否定城市教學方式在農村的可實施性。他們很少學會與人交流,借助他人的智慧與經驗來完善與發展自己的反思結果,甚至校內也很少交流。
(3)重教輕學多,綜合分析少。有些農村教師反思的著眼點只集中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教師的層面上,很少思考學生課上的表現與學習效果,甚至盲目模仿市內名師的課堂設計,不考慮針對自己學生群體的改動。
(4)失敗教訓多,成功經驗少。在農村學校,多數教師及時認真反思也只有在自己教學感到失敗或不順時才會去反省教學過程中的失誤,在成功時很少去總結與提煉。
(5)關注課后的多,重視課堂的少。較多農村教師習慣于在一堂課結束后對課上已發生的一些問題進行反思,而忽略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學實際的及時反思與調控。
三、農村教師如何走出誤區正確有效地進行教學反思
農村教師,由于教授群體與環境特殊,須時時反思才能盡早發現工作中的問題與漏洞,及時思考盡快更正完善,走出反思誤區,加快專業素質的成長。反思的內容則可根據教學進程,分為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后反思3項內容。
(1)教學前的反思。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分析和設計能力。課堂教學重在準備,農村教師必須根據學生情況,把足夠的時間花在鉆研教材、了解學生、設計教法、安排教學程序上。在教授每堂課之前應對學生的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已有知識及認知規律進行反思,認真鉆研教材,設計教法來適應這批特殊的教學群體。筆者經常針對自己學生情況(班內基本為基礎薄弱的外籍學生)對教材做適當的增減與調整以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甚至有些情況還強化重點,忽略難點。
(2)教學中的反思。教學中的反思具有調控性,能使教學優質高效地進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師必須反思課堂氣氛和重難點突破,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況及突發事件,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和教學行為,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語言,注意師生間的和諧統一,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提高課堂效率。
(3)教學后的反思。教學后的反思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