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有的在校學生心理發育不健全。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心理健康成了學校教育中不容忽視且亟待進行的一件事。特別是在學生全面健康成長中起著主導作用的班主任更應從細微處著手,使學生成為具有良好心態,樂觀自信,友善待人,善于調控自己的一代新人。
一、善于發現
據報道:最近某學校一位男生,因數學老師上課沒有提問他,覺得受到冷落,就多次給該老師投“恐嚇信”,揚言要報復他。其實,他這種“想謀害人”的心理疾病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就有的,必定有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這就要求家長和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平時要細心觀察,善于發現。
(1)定期開展心理調查。調查可以書面形式的問卷調查,也可以是口頭形式的座談會,這種方法可以發現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例如:六年一班主任曾對本班62位同學做了一份心理健康自問表:31位同學“做事經常半途而廢”,28位同學“經常覺得智力不如他人”,25位同學“總覺得事事不如愿以償”,反映了學生普遍有情緒不夠穩定、對自己缺乏信心和悲觀失落的心理問題。
(2)經常促膝談心。教師和學生坐下來面對面的交談,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要,從而發現個別同學存在的特殊的心理問題。例如:五年一班主任在與一位女同學交談時,她訴說很煩惱,覺得對不起同學。進一步交談發現,原來是因為她在一個月前的一次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比賽中,本來背得“滾瓜爛熟”的英語單詞上臺時竟然“卡殼”,導致小組丟失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從中,我們發現她的心理問題。
(3)捕捉偶發事件。班主任工作往往要處理大量的偶發事件。例如:有一位同學在周記中寫道:“本周班里搞了一次背外語的活動,大家很開心,但我知道無非是整整我們這幫不喜歡背誦的人。”短短的幾句話,把常規的學習競賽看成了整人的活動。從而,讓我們意識到他為什么與周圍同學及好幾位任課老師相處不好的根本原因:敏感、偏激,好把自己放到別人的對立面去孤立自己也敵視別人。
二、善于正確看待
在發現學生存有不健康的心理問題后,班主任、學生家長和學生自己都應該勇敢地去接受這個不容回避的事實,客觀、冷靜地看待心理健康問題。
(1)班主任要正確看待。當班內學生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特別是有了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甚至是心理疾病時,班主任老師,一方面不能因為怕承擔責任或圖省事而視而不見,另一方面更不能因無知而大驚小怪,夸大事實。既要勇敢面對又要冷靜處理,這是班主任的職責所在。
(2)學生家長要正確看待。當家長發現自己的子女心理上有問題或者老師說其子女有某種心理障礙時,家長往往會“輕描淡寫”地說“不會的,我孩子挺正常的”。一種是對心理健康缺乏足夠認識的輕視,另一種是誤以為心理健康有問題是一種見不得人的事,怕承認了會影響孩子的前途和生活而去逃避。所以,班主任還要疏通學生家長的心理,只有學生家長也能正確看待這一問題時,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開展。
(3)自己要正確看待。作為心理健康教育主體的學生,面對自己的不健康心理問題,容易走入誤區。比如全不當回事,自認沒問題。例如:六年二班有位女同學在周記中寫道:“最近很煩,又要期終考試,真是壞事一件件來,真讓人心寒。”字里行間表現出抑郁、煩躁等癥狀,但她不認為自己心理健康有問題。所以,班主任必須想方設法鼓起學生敢于與不健康心理作斗爭的勇氣,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順利進行。
三、善于糾正
因學生心理發育的不健全而出現的心理障礙、心理疾病,已嚴重地影響了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必須及時、有效地加以糾正。主要策略如下:
(1)上心理健康教育課。通過有計劃、有系統地上心理健康教育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識和相應的矯治方法。例如:學生普遍存在交際困難,甚至有不同程度的交際障礙。通過上課可以讓他們了解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意義,從而改善人際關系,保證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2)促膝談心。通過和學生面對面促膝交談,循循善誘,班主任可以熟諳學生心理,成為他們心理的“按摩師”,從而幫助他們解開心結,糾編導正。例如:與那位因COPY走了樣而逃下臺的同學長談多次。一方面告訴他“不走樣”是對專業演員的要求,“過于完美”的心理只能使人縮手縮腳,只有放大膽子才能保證以后踏上工作崗位后少“出丑”。就這樣,心結打開了,承受能力得到了提高,他又勇敢地投入到了集體生活之中。
(3)課堂會診。個別同學身上表現的,但實際上在班內是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最有效的糾正方法就是把問題帶到課堂上,讓同學一起來會診。例如:可以就六年二班那位女同學周記中“最近很煩,又要期終考試,真是壞事一件件來,真讓人心寒”這句話上一堂班會課。在同學們一個接一個的發言中,不少學生會發現自己也患有“考試焦慮癥”。進一步討論,大家還找出了這一癥狀的病因:平時的懶惰心理和對自己缺乏足夠的信心。接下來的對癥下藥,讓“患病”的同學因平時的勤奮而恢復了自信,考出了好成績,臉上又露出了溫暖的笑容。
(4)榜樣感化。班主任老師自身健康心理的榜樣示范作用可以感化學生。例如:六三班有位同學孤僻、冷漠、很不和群。有時你跟他說三句話,他可能最多看你一眼,而決不會給你一個字,集體活動中也很少有他的身影。而對如此“冷漠”的學生,班主任用“熱情”去感染他:一次次“有意無意”地逗他開口,一趟趟“小題大做”地表揚,一聲聲“輕輕”的電話問候。每次班級活動,同學們“不約而同”找他搭檔。漸漸地,“熱情”得到了“熱情”地回報。
讓我們的學生在擁有健康體魄的同時,也能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更是每位班主任無限的追求。
(齊齊哈爾市龍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