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知識經濟社會,向人們提出了終身學習的要求。人的一生,都需要具備自覺主動學習的精神和能力。青少年階段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是中學教學的重中之重。因為,青少年時期是奠定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時期,另一方面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學好語文,有利于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素質。因此,中學階段培養較強的語文自學能力至關重要。
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在逐漸提高,每一個學習階段都會產生與其認知水平相當的自學能力。否則,在今后的學習中,就不會取得好的效果,很難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如何培養、提高中學生語文自學能力,是需要我們語文教師探究的重要課題,也是我長期思索、實踐的問題。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有兩種:一是學校教育,二是自學。而學生在校時間及得到的知識,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師需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教會他們在知識海洋中獲取更多知識的方法,這才是最重要的。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呢?
一、中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構成
培養中學生語文自學能力,首先要明確其構成,也就是培養目標。首先,通過中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應積累一定的語文知識。如:字詞數量,文學知識、文章體裁知識、文學史知識、文學寫作知識,相應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知識等。其次,要掌握一定的語文技能。如:翻查、利用工具書,查找資料、編制目錄索引,聽說讀寫的方法及技巧,對讀物的圈點、筆記、評注,會積累寫作素材。第三,應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對語文有深厚的學習興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堅強的學習意志,有自我檢測、調控的個性修養。還需具備豐富的聯想能力,分析、判斷和綜合能力,對知識靈活變通的應用能力。以上三方面,相輔相成,構成了語文自學能力。
二、中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
1. 培養自學興趣,激發求知欲
學生只有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自覺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才能培養較強的自學能力。
第一,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做好課前閱讀,課堂中,學生就會帶著預習時產生的關注點或疑問更加關注課堂,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在閱讀教學中,利用文質兼美的課文去打動學生,如:通過對詩詞、散文的誦讀、背誦,對論證精辟的議論文的演講辯論,對小說的復述,都能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文學的美,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知識的價值。還可以結合課文推薦同學看一些經典電影,寫出觀后感。另外,我還鼓勵同學到大自然中,到社會中去領悟、學習語文,比如做調研,做普法義務宣講。講故事、辦專欄、座談、討論、演講,都可以拿到課堂中來進行。
第二,給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機會。可針對一個主題,讓學生寫演講稿或打腹稿,課前五分鐘,進行演講。這項訓練,可以充分增強學生表達能力、表現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對一些比較簡單的文言文,可以讓學生當老師,上臺為同學講譯。事先可以指定某幾位同學按段落講譯,這樣,同學們就會在課外加強自學,查找資料,以達到現場講譯的要求。這樣,自學能力、自學習慣,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第三,從質疑和釋疑中培養興趣。所謂“學貴有疑”,在閱讀課文時,不同層次的學生會產生各種不同的問題,可以讓每個同學針對某一段或某一句話,模仿試卷題型設計出一個或幾個問題,往往設計的問題越多,說明他對文章的理解可能越深。可以只有疑問,也可以有答案。然后,老師根據情況讓同學解答或親自解答。無疑,這充分提高了同學的學習興趣。
2. 注重自學方法,養成自學習慣
任何事情,只要形成了習慣,能力將會在習慣中逐漸得到提升,語文自學也是如此。因此,要教導學生在學生生活中養成如下自學習慣。要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還需要教師在自學方法上給予正確指導。
第一,課前,養成預習的習慣。從廣義上,預習包括對整本書的預習,對一個單元的預習,對一課的預習。這種廣義上的預習,可以使學生預知大致學習內容,認清在今后的各階段學習中,每部分所學內容在整個知識系統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有利于學生把握知識結構及激勵自己追求新的學習目標。狹義上的預習是對一篇課文的預習。如:通讀課文和注釋、學前提示、文后的思考與練習。預習可以使學生產生對課堂的關注,產生一種深入學習的期待和注意。教師應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閱讀文章,體驗文章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預習中思考,帶著問題聽課,在思考的基礎上聽課。
第二,課中,養成用心聽、記的習慣。用心聽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方面是特別注意聽一節課的開頭和結尾,因為開頭作為新內容的鋪墊、前提,不能忽略,而結尾則是內容完結的梳理、歸納,不能小視;一方面是特別注意聽老師闡述分析性的內容講解;另一方面要留意聽老師的各種提問、設問、反問。用心記是指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課堂外的自學過程中,都要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正確使用語文工具書和語文學習資料,教會他們運用勾畫法、批注法、筆記法和討論法,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第三,課后,養成復習鞏固的習慣。“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課后查缺補漏,檢查所學知識有否缺漏:生字生詞會了沒有?老師講述的思路掌握了沒有?筆記記全了沒有?逐一查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課文需要反復讀,反復看,對文章的印象就會逐漸從模糊變得越來越清晰。在反復誦讀的同時,還需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從不同方面、角度去思考、研究所學過的內容,通過比較,達到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第四,課外,注重平時積累的習慣。陸隴其說,“工夫只在綿密不間斷,不在速也。能不間斷,則一日所讀雖不多,日積月累,自然充足。”可見,語文知識的學習,平時的積累至關重要。字、詞、句的存在形式,有些是系統的完整的,而更多的則是以不系統、不同一的形式存在的。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要有意識地注意點點滴滴的收集、積累。語文能力的提高也是如此,在課內、課外的閱讀寫作中,都要做到閱讀中有思考,在寫作中有思考,在思考中進行寫作。長此以往,經過有意識的積累,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會提高很快。
第五,隨時隨地,養成關心生活的習慣。有生活,有實踐,有感悟,才有語文。要關心生活、關心社會、關心世事,并在關心中去主動體會、體驗。脫離了生活、脫離了社會,就不可能學到真實的語文,有用的語文。
(福州屏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