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研究有效教學的真諦,理性地分析課堂教學的新變化,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追求。構建真實的課堂教學,實現課堂教學的和諧,讓課堂教學成為鮮活的、發展的、動態的、師生共生共榮的載體,成為師生生命價值、情感交流、知識建構、心靈碰撞、創新陣地的生態樂園。實施常態下有效的課堂教學,已經成為中小學教師目前關注的熱門話題。
關鍵詞:語文;有效教學;內涵
新課改無疑是中國教育的一場深刻變革,本次課程改革,最集中地表現為課堂教學的改革。課堂教學是新時期學校實現教育目標的主陣地,是教師成長和專業發展的重要舞臺,也是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和進步的源泉。課堂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今天和明天。它在促進學生的發展、形成學生的生活方式及改善學生的生命質量等方面起著難以估量的作用。
一、有效的課堂教學
通過教學,教師采用各種策略和方式,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充分體驗求知的過程,在知識和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充分、和諧、持續地發展。那么,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這就要改革當前的教學方法,以保證其知識的有效性,在最短的時間內展現求知的過程。對學生而言,有效的教學是指新思想、新材料、新方法、新思路,他們不知不懂,學過以后奏效的內容。如果教學內容是學生已經獲取的知識,或者老師教后依然不懂、沒法接受的內容,這就是所謂的正確的、無效的知識。知識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
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1)自主探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探究合作欲望,使其經常處于一種探究合作的沖動之中。不是什么事情,什么問題都需要探究合作的。問題空間有多大,探究合作的空間就有多大。但有些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問,無論難易,甚至是一些毫無探究價值的問題都要讓學生去探索討論。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的欲望,探究和合作應是學生一種需要,它解決的是探究合作的問題。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合理的小組分工。教師在合作學習中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必須深入到每個小組,及時了解合作的情況,傾聽大家的發言,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引導。
(2)關注學生興趣的激發。為了調動學生的興趣,課堂設計上盡量做到輕松活潑,給學生朗讀的機會展示自己。經過一段時間后,很多原來不太敢抬頭的孩子,自卑感很強的孩子找到了自信。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看其教學藝術,高水平的教學可以刺激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產生厭學的成因,包括教師因素、教學語言、教學方法不合理,忽視學生的感受。長此以往,不但使本來就視語文學習為“苦”的學生產生了興趣,而且也會引起“樂之者”的厭學情緒。初一的孩子好動,對新奇的東西有熱情,我努力希望把他們的這種熱情盡量保持得更長久,嘗試把綜合性活動真正搞起來。教師要注意自己的授課藝術,不斷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通過對教學內容巧妙設計,生動講解,多種教法的運用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枯燥的課堂”為“活躍的藝術殿堂”。
(3)提高啟發式的效率。啟發式教學是適合新教材的一種教學模式。它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創設多種方法、多種手段進行教學,能夠搞活課堂氣氛,使知識易被學生吸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聽力、口頭表達能力及交際能力,促進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而且能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這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但又保證了教學質量。平時要根據問題的難易,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更要把機會留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4)提高語文素養。語文教育不單純是傳授語文知識,而是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從語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去培養。這是個全新的理念,站在這個角度去審視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認識到實踐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漸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展。語言是實用的課程。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培養的主要途徑是進行實踐。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育主要通過課堂教學這一方式進行,學生們所面對的是教師、教材,活動的范圍只是局限在教室里,培養出來的人才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從課程標準可以看到,形成嚴重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對語文課程缺乏正確的理解,沒有認識到語言是實踐性極強的一門課程。
現代技術給語文教學帶來活力,加深對情境的情感體驗,充實語文課堂的內涵。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被真正解放了,輕松瀟灑地實現學生引導者的轉換,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創造性,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收集信息的有效性。
(徐州市銅山區大彭鎮中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