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職高學生的實際,從三個方面談了教授warming-up部分的教學設想:語言知識的熱身、閱讀理解的導入、知識的擴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達到寓學于樂的目的。
關鍵詞:高新教材;warming-up部分;教學設想
2005年秋,我校職高一年級學生使用了新的英語教材。這套教材理念新穎,內容豐富多樣。既寓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又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既符合語言學習的客觀規律,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又具有充分的靈活性和開放性,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寓學于樂的樂趣。下面,筆者主要談談warming-up部分的教學設想。
一、語言知識的熱身
本部分是作為語言知識的熱身,warming—up部分一般都是在第一課時進行,目的是讓學生通過warming—up熟悉詞匯并在一定的語境中運用。同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水平適量增加一定的課外詞匯,一方面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掌握課本中要求學生應該掌握的詞匯,為本單元進一步學習掃清生詞方面的障礙。例如,Unit 1中的warming—up部分,第一要求學生解決字謎。讓學生看一看填出來的單詞組合起來是不是有點特別的意思。填出來的單詞是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 這既揭示了本單元的主題Family and home,又激發起學生熱愛父母、熱愛家庭的熱情。第二部分要求學生填表格,這一部分給出6個人物,每個人物要求學生填寫他們的生日、年齡、愛好、最喜歡的食物、工作時間等。設計本題的目的就是為學課文 my family和 What is a home作鋪墊。利用學生填表的機會,我把sweet、vocational、kindly等生詞介紹給學生,通過老師的介紹、動作表情和適當的解釋,學生在語境猜出了這幾個詞的意思和用法。在介紹的過程中,我還增加了一些學生容易理解、使用率又比較高的詞,如introduce、allow等,為學生能夠順利地用英語描述自己的家人掃清了語言障礙。
二、閱讀理解的導入
新內容的導入如果設計得好,可以立刻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從而為教學的進一步深入作好鋪墊。在對導入部分進行設計時,我們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充分利用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將其與單元的其他部分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一個連續的整體。如在教Unit 3 On campus 一單元時,我利用warming—up導入,通過學生對圖片“學校、操場、餐廳、圖書館、教學樓、電腦房、語音室”的觀察與思考,引導他們發現這些圖片的共同點,并進一步設問“看到這些圖片,你們會想到什么人?在你們的學習生涯中最難忘的人是誰”。經過這樣的設問,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想起他們的老師和同學,從而自然過渡到本單元的閱讀部分,即 Section 1 A teacher I never forget。在閱讀的基礎上,我又給學生補充了一些關于描述人物的詞語,以便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這樣過渡自然,既激發了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又滿足了學生獲取信息的愿望。
三、知識的擴展
Warming—up部分不只是英語課本上知識的運用,而且還可以聯系到其他各種知識。因此,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方式要盡量真實,特別要發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如在學習 Unit 8Festivals 時,這一單元是講述國外的圣誕節的一些情況,而warming—up部分給出了三幅圖片分別再現了三個節日。通過這三個節日讓學生列舉一些中國和國外的更多的節日,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把知道的節日列舉出來然后教師給予補充。如西方節日: Easter Day(復活節)、Valentine’s Day(情人節)、Halloween(萬圣節)、April Fools’Day(愚人節)、Good Friday (耶穌受難日)等等。再如中國節日Chinese Youth Day(五四青年節)、Army Day(建軍節)、National Day(國慶節)、Water Splashing Festival(潑水節)、Shao Lin Martial Arts Festival(少林武術節)等等。讓學生通過學習一個節日,從而知道更多的節日,以達到拓寬知識面的目的。
總之,warming—up部分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但warming—up部分的作用在單元教學中舉足輕重,我們可以大膽嘗試多種教學方式,使它真正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何安平.外語教學大綱教材課堂教學設計與評估[M].廣州:
廣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