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匯是語言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詞匯教學對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形成至關重要。而事實上,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感到困難的是記憶單詞。為了提高學生的詞匯記憶效果,本人在試用新教材的過程中,就詞匯教學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那么,應該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記單詞的能力呢?
一、對學生進行瞬間記憶訓練
痕跡理論指出:“凡是已經識記過的事物都在大腦組織中以某種形式留下痕跡。”記憶痕跡在腦中的儲存分三種情況:瞬間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瞬間記憶儲存時間很短,但在記憶過程中占有主要作用。在這個基礎上,只要稍經啟發,就能引起聯想和回憶,轉化為長時記憶。因此,在教新單詞時,先向學生明確記憶指標。例如,在教新單詞時,要求學生在五分鐘內記熟所學的新單詞,然后聽寫,也可以通過搶答或個別提問的方式由老師讀單詞,學生口頭拼寫,或是老師講出單詞中文意思,學生讀出生詞。反之,通過老師讀單詞,學生講出中文意思等形式進行訓練。學生為了達到要求,快速記憶,必然高度集中注意力認真朗讀記誦,強烈記憶的愿望可以提高記憶的效率。開始只有部分學生達到要求,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基本上每位學生都能按要求完成,即使成績差的學生,瞬間記憶的效果也很好。這種訓練,增加了單位時間內的信息接納量,提高了記憶效果。
二、多種方式呈現單詞,增加刺激渠道和程度,加深感知印象
記憶是靠外界環境對大腦進行刺激并形成痕跡的,大腦神經受到的刺激越深,記憶的持久性越強。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盡力使學生對所要記憶的知識形成深刻的印象,為長時記憶打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用新奇、甚至反常的方式呈現新詞。這樣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以強烈的再現刺激,加深感知印象,引起學生興趣。比如,示范朗讀單詞的輕重、同化、連讀、尾音以及爆破音、破擦音變化,還可以利用錄音機、投影儀,甚至實物呈現等多種媒體相結合,引導學生同時使用多種感官感知,使大腦同時接受來自眼睛、耳朵、肢體等器官感受到的刺激,加強記憶力。
三、化機械記憶為理解記憶
理解了的內容,就容易記住,理解得越深刻,記憶得越牢固。教單詞時,把音、形、義同時教給學生,讓學生對詞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使所教的詞在一定的情景中呈現,方便學生理解記憶。把抽象概念的詞放在短語、句子或課文中教,使學生對詞的理解具體化,也就是重視語境教學。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嘗試了以下做法:①在進行詞匯教學時,我們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力求用較短的時間講授知識,以較多的時間進行操練。②英語課堂教學,我們堅持用英語授課,盡可能用學生所學單詞、短語、句型進行提問、對話,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興趣。③閱讀是增加詞匯量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眼界,增大知識面。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采用歸納比較的方法,以新帶舊、以舊學新,新舊知識聯系以加深理解和記憶。
四、根據遺忘規律,有計劃地在“重現”中鞏固英語單詞,增強記憶力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實驗證明: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后慢,剛記住的材料,最初幾個小時內遺忘的速度最快。如果四至七天內不復現,記憶將受到抑制,甚至完全消失。因此,要讓學生有計劃地經常復現英語詞匯,克服遺忘現象。課堂上教單詞時,讓學生對所學的詞匯進行重復識記,加深印象;講解課文時,結合教材的內容有機自然地再現;課后練習中,安排相應的聽寫、翻譯、完成句子、同義搭配、造句等,使學生在多次的復現中鞏固所學詞匯。
五、注重構詞規律教學
每種語言都有其自身的構詞規律,掌握這些規律,就便于記憶。英語單詞是由詞素(詞根、詞綴)構成的,詞義是由詞素構成的。單詞的核心是詞根、單詞的附件是詞綴,詞根在詞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個詞根領導、統轄著一群單詞。在這一群單詞中,每一個單詞的基本含義都以這個詞根的意義為基礎。一個詞根的意義決定了一群單詞的意義。當然,不是所有的單詞都是由詞根+詞綴意義,還有其他的構詞法,比如復合法等。教師還可根據教學實際注意總結讀音規律,教會學生依據開音節、閉音節、“r”音節及字母組合來學習單詞,這也是學習單詞的有效方法。本人在教學過程中還摸索出一條簡單而且可操作性很強的做法,那就是在每天剛開始上課的前五分鐘讓不同的學生帶領大家讀單詞,每天堅持,收到的效果確實很好。
記憶力的訓練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探索,就會讓外語教學更加符合語言教學的規律,符合心理學、教育學的規律。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鹽城市馬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