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一書中指出:“所謂體態(tài)語言,是指人在交際過程中,用來傳遞信息、表達感情、表明態(tài)度的非言語的特點身體態(tài)勢。”“這種特定身體姿勢既可以支持、修飾或者否定言語行為,又可以部分代替言語行為,發(fā)揮獨立的表達功能,同時又能表達言語行為難以表達的感情和態(tài)度。”可見,親切的語調、鼓勵的言辭、溫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寬容的態(tài)度……一舉手一投足都是教師的第二語言。
一、約定俗成,溝通師生心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如一個指揮官一樣,通過自己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調動著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適時適度地運用肢體語言,能夠促進師生的有效溝通,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教師本身的權威性,導致學生易受感染,而教師正是通過自己的體態(tài)語言流露出來的情感信息,渲染著調控著課堂氣氛,使得師生關系民主,課堂氛圍融洽。
處于童年的孩子們厭倦那種正襟危坐的學習狀態(tài),他們生性活動好動,一到操場就顯得興奮。因此,每接手一個班,第一堂課,我總是和學生們一起約定好幾個約定俗稱的體態(tài)語言。如食指與嘴唇垂直并靠攏嘴唇或與嘴唇接觸,這時嘴唇通常撮起,眼睛稍稍睜大,表示“請安靜”;走到某人面前,單手上抬,表示請您出列,是“要求你做某事”的意思;一掌平放,另一掌伸出食指,或五指并攏伸出,垂直向上頂在掌心,此意思是“暫停”,所以看到老師這樣的手勢,你們就要立刻停止正在進行的活動;雙臂交叉護置于胸前,眼睛直愣愣地盯著某個同學,表明我看到你在開小差了……
這樣的約定俗成的符號性的體態(tài)語言,便于師生溝通。有時,面對特殊的教學任務,還可以事前和學生再次約定。一次韻律操比賽,學生說跟不上搖滾一樣的節(jié)奏,聽起來有點亂,總是有學生因跟不上或超前于節(jié)拍而顯得亂。于是我們約定,我站在主席臺前,用微微點頭示意節(jié)奏,用擊掌表示要換一節(jié)了。這樣的約定,促使學生用心投入到比賽中,目光朝著主席臺,耳朵聽著音樂。由于有了這樣的約定,學生的表現(xiàn)出奇得好。
目光也是一種語言,學生精力不集中,教師可通過一種暗示性的眼神提醒學生注意,學生做得對的方面,教師投以贊美的眼光,學生會感到高興、自豪。體育教學中,教師總使自己的眼光與每個學生的眼光交替“對流”,把握信息反饋,以控制學生始終處于最佳求知狀態(tài)下去接受各種信息,達到體育的教學效果,完成教學任務。
豐富的表情也是一讀就懂的語言。喜、怒、哀、樂,表情豐富多變,與教學內容相映成趣,隨教學內容的變化而變化;時而慷慨激昂,時而寧靜安詳,時而凝神思慮,時而滑稽可笑,時而嚴肅不茍,時而故作糊涂,豐富的表情可以隨教學流程的發(fā)展而發(fā)展。這種表情的變化,學生一看就懂,便于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又使教學生動感人,使課堂充滿活力,使知識變得淺顯而有趣。
不管是師生商量約定的還是社會早就約定俗成的,要注意這樣體態(tài)語言也分為積極和消極兩種。正如海倫·凱勒所說:“手能拒人千里之外,也可充滿陽光,讓你感到溫暖。”所以,我們的體態(tài)語言也要注意呵護學生的心靈。斥責性的食指點動,蔑視性地伸出小指,諷刺性的倒鼓掌……這些都直接影響兒童的情感,積極的情感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需要教師的激勵,所以我們在使用體態(tài)語言的時候要持著鼓勵性原則,少一點傷害,多一點寬容與呵護。
二、動作示范,無聲勝有聲
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在跑步中學會跑步,示范是體育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直觀教學方法,動作示范是體育教學中肢體語言的重要內容。科學合理的示范,不僅可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的表象,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擲標槍的教學中,教師如果僅僅是用規(guī)范的語言描述:“擲標槍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多軸性旋轉項目,它的完整技術是由肩上持槍經(jīng)過一段預先助跑連接投擲步獲得動量,通過爆發(fā)式的最后用力作用于標槍的縱軸上,將標槍經(jīng)肩上投出去”,那么,我想孩子們肯定很茫然。如果能邊描述邊示范,那么學生一定能“一目了然”。在動作技術的教學中,動作示范對學生掌握動作技術有重要作用。正確、嫻熟的示范動作、學生有效的觀察距離和視角,是建立學生正確動作表象的基礎,教師優(yōu)美而富有吸引力的示范,更是起到促使學生積極練習模仿,從而達到掌握動作技術的作用。
因此,教師的示范動作要過硬,應該是動作的典范。一般要力求做到準確、熟練、輕快、優(yōu)美、大方,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一開始,就能受到教師示范動作的感染,在欣賞示范動作的同時受到一種力的鼓舞,美的熏陶。在教師正確的動作示范的影響下,使學生油然產(chǎn)生一種躍躍欲試的心理氣氛,從而提高學習動作技能的積極性,以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另外,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在動作示范時應流露出積極高漲的情緒、飽滿專注的精神、豐富生動的感情、鎮(zhèn)定自若的神態(tài),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熱情地投入到運動技能的練習中,通過反復訓練達到掌握的目的。
除了正面示范,還有反面示范。例如課始的準備活動中的徒手操,學生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動作隨意,不到位,顯得拖沓松散,起不到熱身的作用。這時教師可通過模仿學生的不規(guī)范或錯誤動作,給學生以“不雅”“可笑”的印象,甚至以適度夸張的姿勢給學生造成一種“難看”“滑稽”的感覺,也能起到“鏡子”的作用。這樣,既能起到糾正錯誤的作用,也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練習中去。
但是,教師在新授課時,要慎用反面示范。如果為了避免學生練習中將要可能出現(xiàn)的種種錯誤動作,而將其一一列舉示范,結果會適得其反。因為學生大腦里會留下過多的反面示范,產(chǎn)生模糊的動作概念,是非混淆。
體態(tài)語言在體育這門學科中屬于一種特別重要的、藝術性較高的語言。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每一個合理適度的手勢,每一道充滿某種情感的目光,一個恰如其分的表情,都對教學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常州市武進區(qū)東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