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表演”在英語教學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陶冶學生的情操。學以致用,以達到英語教育教與學的目的。
關鍵詞:英語教學學習興趣 課堂表演
“課堂表演”就是將某課文、英語課外閱讀材料進行加工、整理,改編成小品或微型話劇,以對話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表演,當然,也可在課外活動和校園文藝匯演時進行表演。“課堂表演”的時間長短不一,短的只有三五分鐘。它的運用,可使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開始時學生表演起來較為困難,只能進行簡單的對白。如果強調語氣、表情和動作時,多數學生就會忘掉詞句;如果過分強調詞句,就會忘記動作表情。后來,隨著學生所學知識的增多,并給予其指導、示范,使他們深受啟發,興趣濃厚,再表演時,就有了一定的感覺,有時還有較好的發揮。英語表演在教學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人們對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通俗地講,就是人喜歡某種事物,它就具有了強烈的驅動力。怎樣才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之保持長久?以前,在教學中曾經用過卡片、圖畫、實物,配合以錄音機、投影儀等多種教學手段,并利用過對話、復述、背誦等多種教學方式,但都未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就想出了讓他們進行課堂表演。如:在上初中英語第一冊第70課時,我利用課文內容讓學生進行表演,文中的內容是Lucy和Lily放風箏。我首先用了自制的一個簡單的風箏,進行課文對話,學生們對文中的對話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然后叫了幾個學生上臺來示范,大家對表演中的角色有了進一步了解。然后,我再指正一些語音、語調,最后讓學生自由組合四人一組,進行表演準備。幾分鐘之后,我們進行分組比賽。學生們爭先恐后,學生們主動、大膽、愉快地參與表演,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的聽、說、讀、識記、理解和英語初步運用的能力也在表演中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二、有利于學生記憶所學知識,提高記憶效果
在英語教學中,有些學生成績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對所學的知識內容沒有及時鞏固復習。心理學專家說:“有意識記,優于無意識記。”而利用課文進行表演,能促使學生在主動的狀態下有目的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及時強化所學英語知識,從而抑制遺忘。同時也克服了學習的單調性與枯燥性,有利于促進其英語學習。在教學過程的某個階段,要對所學知識進行最初的識記來加強長久記憶,而采用表演形式可以提高學生識記的積極性。任務明確地記下必要的詞匯和語句,記憶的內容具有明確規定性,詞在句中說,句在表演中得以復現,識記的詞匯語句又在情景表演中得到鞏固,加強了理解,而深刻理解又有助于長久記憶。因此,表演有利于學生對英語的進一步鞏固復習,形成良性循環。
三、“課堂表演”創造語言環境,提供英語實踐氛圍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在規定的教材范圍內,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我們說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要學以致用,使之成為交際的工具。然而,在我們這樣的普通中學,不可能有學生實踐的空間,沒有能經常運用英語的語言情境和機會。“課堂表演”為學生提供了英語實踐的機會和條件,提供了英語交際的情境和語言氛圍,英語的教學目的,聽、說也可以通過表演得到體現,因而促進了英語教學,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課堂表演”為第二英語課堂提供了新的形式
學生們為了準備要進行的“課堂表演”,一般課后就組成了對話小組。在編排的形式上,他們有的采取對話表演,有的采取記憶游戲等各種形式,既復習鞏固了課堂知識,提供了表達英語的機會,又使課外活動增添了趣味性與娛樂性。活動中除了課本上的內容外,學生還可利用課外讀物自編自演,豐富了第二課堂的內容與形式。
五、“課堂表演”寓美育于英語教學中
表演無論是在課堂內,在第二課堂上,還是在正式的舞臺上,都能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滲透著美育。實踐證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正確的語音、語調,流暢的話感,恰當的動作、表情,學生親手制作的道具和背景,無不體現出表演者在表現美、創造美,觀看者同時也在欣賞美、感受美。它使學生們不知不覺地熏陶在美的愉悅中,不知不覺地陶冶情操,起到了寓美育于教學之中的功效。
總之,英語課堂表演,要面向全體學生,內容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形式要多種多樣。它對教學的促進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有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它作為一種英語教學手段,是值得我們廣泛運用的。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M].北京: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