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適應初中生物課程的改革,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改進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有效的途徑。本文為此介紹此教學方法的一些具體做法。
關鍵詞:多媒體輔助;生物;實驗教學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隨著學校教學條件的不斷改善,很多學校都配置了先進的多媒體計算機教室,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已經很方便地進入了教室。利用計算機輔助生物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生物學概念、理解和掌握生物學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和思維力。實踐證明,計算機將成為培養學生實驗教學的一條重要途徑。那么針對多媒體輔助生物實驗教學情況,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一、利用多媒體輔助生物實驗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實驗基本技能
學生的實驗基本技能,主要體現在實驗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動作的規范性、熟練性和創造性。學生只有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地對待每一個生物實驗才能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掌握正確實驗方法,形成實驗能力。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規范操作。為了培養良好的實驗習慣,使實驗順利進行,在初一學生第一次上實驗課時有必要向學生強調遵守實驗室守則和實驗規則的重要性。而此時借助多媒體播放科學家做實驗的故事,讓學生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從而重視實驗操作的規范性。面對科學而嚴密的操作步驟和操作原理必然有一個適應過程,此時不宜放手讓學生自行操作。在學生適應過渡期間,總會有一部分學生不能清楚地看到實驗過程和聽清楚實驗過程中的關鍵事項。如顯微鏡使用實驗中學生自己獨立實驗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正確掌握操作的要領,就會出現一些不規范的操作,致使實驗效果不理想。但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來講述實驗操作過程,學生哪一步驟不知道,可以反復播放,對照課件觀察,直到掌握為止。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整個實驗的過程,而且也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因為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實驗技能,才能確保實驗的順利完成,為后面各項實驗教學打好基礎。
二、利用多媒體輔助生物實驗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調動自主學習
初中生特有的活潑好動,求知欲強,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在實驗課中可以充分利用。實驗教學以課堂為基地,伴隨網絡的發展,互聯網傳遞著越來越多的生物教育信息,如動植物的圖片、課件、動植物的趣聞、最新生物科學進展等。巧妙地把課堂內的實驗向外延伸,滲透到各個環節,引導學生親自動手,模仿實驗,觀察實物。這樣不僅可以使教材中抽象、神秘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而且可以極大地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如“觀察變形蟲”活動就可以觀看錄像、動畫等代替,因為現在環境改變,變形蟲實物不易找到;還有觀察幾種動物的運動方式可采用觀看錄像等形式(“奔跑”放慢觀察),更直觀,使學生更形象地掌握動物的不同運動方式及其特點,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利于學生在課后完成蝸牛的運動觀察。
三、利用多媒體輔助生物實驗教學,有利于提高課堂實驗準確性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使用掛圖或者是在黑板上畫出模式圖來描述顯微鏡下的內容,這樣給實驗教學帶來一些問題:一方面,因為顯微鏡下看到的實物與模式圖相比總會有一些差異,學生無法把顯微鏡下真實的物像和模式圖聯系起來,也就是說不能肯定自己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是否正確。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等教師逐個看了,講評之后學生才知道對錯,往往有些學生還輪不到教師來點評就下課了,使教與學脫節,這樣也很容易導致學生形成錯誤的印象,對知識理解有誤。因此,如果在實驗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通過屏幕將示范的顯微鏡下的內容呈現出來,再對全班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去觀察、去識別,這樣既豐富教學內容,又提高準確性,也節省了實驗教學的時間。再如初一剛開始學習臨時玻片的制作實驗時,可在屏幕上列出預習的提綱,指導學生進行自學,讓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原理、方法。上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輔助演示實驗操作過程,突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掌握實驗的過程,最后讓學生獨立實驗,這樣可提高學生實驗成功的幾率。
四、利用多媒體輔助生物實驗教學,有利于改善學習生命科學的環境,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
生物學實驗一般分為兩大類:探索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在生物教材中的實驗大多是驗證性的,而在開設這些生物實驗時往往都是先由教師在講臺上演示實驗過程,介紹實驗中應注意的各個問題,然后由學生來操作。但是由于受到實驗儀器小、學生多等限制,教師在演示過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總會有一部分學生不能清楚地看到實驗過程和聽清楚實驗過程中的關鍵事項。但如果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來講述實驗操作過程,一是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是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三是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驗證性實驗上升為探索性實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觀察導管和篩管”“觀察種子萌發時的形態結構變化”,學生從動畫看到種子的萌發過程,回家再親自動手培養種子,親眼目睹種子萌發的過程,讓學生體驗了實驗的快樂,增強了學生探究實驗的興趣。
總之,多媒體輔助生物實驗教學,與傳統的相比有它自身的一些特點:例如,在生物學教學中,形態、結構和生理等知識是教學的基本內容。實物、模型和掛圖等傳統媒體雖然在教學上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了很多不足:如目標小,展示難以顧及每一個學生且缺少教學過程的層次性,加上教師口頭描述多,造成教學冗余,減少學生頓悟的教學時機。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更好地發揮直觀性,例如通過多媒體演示“不同光照條件下葉綠體的形態”實驗,直觀性大大加強,實驗過程清晰,使學生了解葉綠體對不同光照條件的適應性,讓學生清楚地看到不同條件下葉綠體位置的改變,不但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認識,而且有很強的吸引力,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其次,生物學實驗有些材料與季節有關,實驗時間和取材時間有出入,致使有些材料難以得到,或者有些實驗受一些特殊因素的制約,不能對其進行實際實驗,那么只能“紙上談兵”。針對這種情況,通過多媒體來模擬實驗,實現再現功能,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難點,從而來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第三,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還體現了一大特點——重復性。例如,教師隨時調取,學生可以反復觀察,反復練習,直到掌握為止。
當然,利用多媒體輔助生物實驗教學,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但我們也不得不反思一下: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多媒體在實驗教學中雖然有它的優點,但它只是對實驗教學起輔助作用,并不能替代實驗課。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是否一定要使用多媒體或者使用哪一種多媒體,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來定,合理使用,而不要濫用。即使使用,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不要完全依賴于多媒體,而忽視教師的講解、演示,學生的操作。因為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任何模擬和假設都不能取代鮮活的實驗材料,都不如動手操作來得真實。
參考文獻:
[1]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
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