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來,我一直帶大班的孩子,去年帶的是最活潑的一個班,今年帶的卻是最“溫順”的一個班,老師問一個問題舉手的寥寥無幾。班里有個特別的孩子叫QQ,活潑就寫在臉上,課上東張西望,做鬼臉給同伴看;課后在室內(nèi)室外追逐打鬧,伸出腿勾倒別人后,欣喜不已。小朋友們很不喜歡他,常常告他的狀。
面對這種“另類”,我得對他“刮目相看”了。這樣的孩子,他在自己的世界里游戲,沒有規(guī)則,不講紀律。
如何才能讓他有紀律性,講規(guī)則呢?我首先把他從坐了兩年的最后角落位置調(diào)到最前中間。每天用目光和他交流。課上,我發(fā)現(xiàn)他一走神,就用腿碰碰他,聽課認真了,我就對他悄悄地豎起大拇指。集體活動時,簡單的問題,我就把目光投向他。記得開學初,他總是很快地低下頭或移開目光。我就直接喊他的名字,并投向他鼓勵的目光,他只好站起來,用很低、很不自信的聲音回答。他的目光仿佛在對我說:“我說不好,老師,饒了我吧。”只要他開口了,我就讓小朋友為他鼓掌。他總是紅著臉,不好意思地看看大家。漸漸地,我會用目光示意他舉手,他會會意地舉手,大聲地回答。不管答得對與錯,參與了,就是一次努力、一次進步。當聽到來自同伴的夸獎時,幸福總是洋溢在他的小臉上。
幼兒的心智是“吸收性的”,可塑性很強。
下課了,我先把他拉在手上對小朋友們說:“你們?nèi)バ”惆桑液蚎Q小老師在觀察小朋友是怎樣慢慢走的。”我主動去拉他的手,他那不知所措的樣子,真可愛。小朋友們羨慕極了。等大家都出來了,我再讓他去,然后讓自制力強的孩子和他游戲,讓他逐漸改掉追跑的習慣。孩子的心靈是最純潔的,你給他陽光,他就能回報你溫暖;你給予他雨露,他會用甘泉來回報你。我繼續(xù)用我的方式悄悄地去影響他。早上,在做操前,我會先提醒他要學會排隊,做操要有精神;喝豆?jié){、發(fā)點心時,我讓他做老師的小幫手;課上,給他鼓勵、期盼的目光;游戲中,送他肯定的微笑;午睡時,撫摸他的頭,告訴阿姨讓他第一個起床……工夫不負有心人,QQ在悄悄地發(fā)生著變化。
一天,他的奶奶很晚才來接孩子,抱歉地說;“我忙忘了。”并向我介紹了他的家庭。QQ的爸爸媽媽都在打工,早出晚歸,管不了孩子;爺爺奶奶忙于家務(wù)和農(nóng)活,管不住孩子。奶奶坦誠地說:“這孩子好調(diào)皮,回到家,瘋玩。爸爸媽媽節(jié)假日,發(fā)現(xiàn)孩子做錯了事,就會狠狠地打他。他呀,被打油了。自從上了大班,孩子變懂事了,還會幫我做事,做作業(yè)也不用我們提醒了……”
我悄悄地告訴她:“好孩子是引導(dǎo)出來的。在他做錯事的時候,就要告訴他錯在哪里了,好孩子應(yīng)該怎么做……”然后,我又和她交流了“尿床”的事情。
那是不久前的下午,我去午睡室接孩子回教室,阿姨正在問他:“為什么你的褲子不濕,被子和床單卻濕了?”他看看我,輕輕地說:“是我流的汗。”我聞了聞,眼睛一直不溫不火地看著他,他還是不開口,我示意他先回教室。幾天后,我又想到了這件事,就悄悄地問他:“上次床上是你尿的尿嗎?”他看看我搖搖頭。又一次午飯后,他正在和小朋友開心地玩,我把他拉到一邊問:“上次床上為什么濕了,我相信,你一定愿意告訴老師。”他很誠懇地說:“我尿的。”“為什么?”“我有意尿在床上,讓和我一起睡的小朋友笑笑,玩的……我給阿姨添麻煩了。”孩子輕輕地舒了口氣,我終于找到了答案,我一聲不響地給他貼了朵紅花。
可是第二天早上,我發(fā)現(xiàn),QQ頭上還貼著那朵小紅花。奶奶說,QQ昨天可開心了,晚上都不敢睡覺,生怕小紅花掉了。他的舉動表明,他太在乎這朵小紅花了。我突然覺得他很可愛。從那以后,我就常表揚他聰明,可愛,又不剩飯。漸漸的,QQ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愛說話,愛表現(xiàn),搶著舉手,成了老師每天必夸的孩子。真的,好孩子就是夸出來的。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要揣摩兒童的心理,只要耐心等待,總能找到讓幼兒樂于接受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我們老師一句鼓勵的話,一個親切的舉動,對孩子來說都是至高無上的。他們幼小心靈對我們的一言一行很敏感,把我們老師對他們的態(tài)度看得很重。所以我們當老師的應(yīng)該熱情對待每一個孩子,應(yīng)該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關(guān)心,老師多一份愛撫,孩子就多一份溫暖,多一點進步。
好的教育除了智慧,還需要耐心。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幼兒階段不是通向成人的必經(jīng)之路,幼兒是與成人平行共同成長的,我們成人應(yīng)該向幼兒學習,幼兒有自己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每一名幼兒都是應(yīng)該受到重視的。作為老師,關(guān)心幼兒、熱愛幼兒是對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最基本的承諾。促進每名幼兒富有個性地、充分健康地發(fā)展,這也是對兒童權(quán)利的最大尊重。作為老師,不僅要把幼兒作為一個年幼的個體來培養(yǎng),而且要把幼兒作為一個成長中的個體、未來社會的成員培養(yǎng),對幼兒一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負責,為其一生奠定基礎(chǔ)。
我們老師要給那些所謂“另類”的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讓他們感覺自己生活在一個充滿希望、充滿陽光的集體里。給他們空間的同時也要給他們時間,老師也要學會等待。
(如東縣岔河童樂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