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英語教學違背了英語教與學的規(guī)律。隨著21世紀的不斷發(fā)展,新課改應運而生,這就要求改變我們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本文就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的不足之處,總結新課改下的英語教與學的新特點,最后提出相應的措施,以期更好地進行英語教學 。
《新課程標準》是以“三個面向”為指導思想,以素質教育和學生發(fā)展為宗旨,以英語課堂教學為載體,以誘發(fā)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以提高聽、說、讀、寫能力和其他認識能力、活動能力以及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道德素質為目的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通過生動形象有趣的活動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其從內容、形式到所產生的教育影響都具有很強的綜合特征。學生通過生動活潑的實踐活動,陶冶情操,豐富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特長,愉悅身心,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一、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不足之處
首先,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下,老師每天進行著習以為常的教學活動,備課的內容也總是圍繞著“教什么”來開展。老師都是按照自己設定好的步驟來展開,學生只是機械地跟著學,有時候甚至是一字不差地從黑板上往下抄,學生實際上沒有自主學習。其次,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老師就是傳授知識的。因此,在學校就形成了以“老師”為中心。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總是以舊的模式進行,長此以往就形成了“啞巴英語”的現(xiàn)象,導致耗時多,收益小的局面。為了改變這種落后的教學觀念,讓英語學習者走出迷茫,知道應該學習英語什么和怎么學,新的英語課程標準應運而生。
二、對《英語課程標準》的認識
(1)英語課改的重點,注重語言的實踐性。新課程從“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關注學生的愛好,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考慮學生的動機和需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從情感入手,使得學生享受學習,愿意學習,真正把所學的東西用于實踐。這就需要老師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課堂,盡可能地用英語去教學,使學生更多地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英語課程改革的任務,注重人本主義。強調對學生的品格、思維、語言能力、文化知識和意識進行全面教育,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設定不同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這從根本上重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堅持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3)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注重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綜合語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整體發(fā)展上。新課程標準在“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等方面做了相關規(guī)定。在“教學要求”部分,提出了學生能聽懂用略慢的語速談論有關日常生活的內容,能用“日常交際用語表”中的表達方法,圍繞日常生活話題進行交際。在“教學內容”部分,不僅列出了語音、詞匯、語法等項目,而且詳細列出了日常交際用語、基本句型和用語。強調了英語教學中語言的實用性和綜合性,便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三、英語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標準給中學英語教師提出了嶄新的課題。在新的課程標準下,教師的教學方式應該發(fā)生相應的改變,讓科學的教法帶動高效的學法。
(1)整合教材,讓教材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服務。教師備課時應該認真研讀教材、教參以及手頭的配套練習,然后根據(jù)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及自己的教學思路對教材進行整合,改變舊的教學方式,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讓教材真正為教學服務。
(2)創(chuàng)設直觀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jù)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出直觀的教學情境,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①利用那些便于攜帶、易于準備的實物,以及教室里的人和物,并緊密結合教材內容巧設情境。②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為我們英語教學課堂提供了契機,在英語教學中盡可能多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為英語課堂注入活力。多媒體技術有聲情并茂、視聽結合、動靜相宜、感染力強等特點,可以模擬教學的各種情景,調動多種器官協(xié)同參與,用所學知識進行語言交流,形成大量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為學生創(chuàng)設參與探究的時空。
(3)改變評價方式。首先,尊重學生并激勵和贊賞學生。面對學生的進步和努力,教師應適時地給以積極的評價,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立性和興趣、愛好與專長,使學生獲得自尊的肯定和努力奮發(fā)學習的動力,感受到思維勞動所帶來的樂趣。其次,應堅持讓學生平等地參與進來,實行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通過自評讓同學們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樹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進;小組同學集體評議,可以彌補自己平時的不足,有效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水平;師評可以作為自評、互評的有效補充,更明確地指出學生應該發(fā)揚的優(yōu)點和需要努力改進的不足之處。為了響應新課標的改革目的,在評價中應相應地加大聽、說的權重。這樣三結合的評價方式更客觀、更全面,學生樂于參與也樂于接受。
總之,新課改下的教學活動,強調在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知識水平、認知習慣和身心特點等前提下,實施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英語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在學中體驗快樂,在“教與學”中快樂成長。
(陜西省白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