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關系同一定的經濟基礎相聯系并為之服務。從遠古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師道尊嚴”到現代的“以人為本”,師生關系作為學校環境中最重要的人際關系,貫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這一關系處理得好壞,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的效果、學校培養目標的實現,關系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
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一方面,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
知識的傳授渠道在不斷拓寬,而感情的大門卻在不斷縮小。多年來因受“師徒如父子”和“嚴師出高徒”等傳統思想的影響,尤其是在“應試教育”的沉重壓力下,師生關系被扭曲、師生對立的現象屢見不鮮。主要表現在:“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仍然存在,導致師生關系緊張,拉大了師生間的距離,并造成學生的封閉心理或逆反心理;在教學成績這座大山的重壓下,教師和學生都為“分”疲于奔命。教師對學習成績不甚理想、不聽話的學生諷刺挖苦,甚至變相體罰,使得那些學生受到排擠,個性、心理受到壓抑,找不到成功的陽光,于是煩學、厭學、逃學。久而久之師生關系緊張、尖銳。長此以往,勢必嚴重影響素質教育的開展。可以說,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是素質教育必須具備的先決條件。
在幾年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體會到要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熱愛學生。“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學生。②給學生以尊重。尊重比熱愛更為重要。因為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們認為失去自尊他們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導致消沉。反之,他們就會獲得向上的動力源泉。③對學生要有研究。只有了解學生的社會、家庭背景、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心理變化、發展特點,我們才有與學生相處的基礎。④讓學生當主人。知識最終要靠學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終要學生自己去做。這就決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展示。⑤改變自己。師生關系是對立統一的,教師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運動變化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關鍵在于教師。作為教師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
綜上所述,新型師生關系的確立,更多地有賴于教師自身觀念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有賴于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和時時刻刻的尊重。相信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將會迸發出強勁的教育能量,促進教育效果的不斷提高。
(河南南陽油田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