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學生的作業多已經成為影響素質教育貫徹執行的主要因素。在片面追求升學、學校對教師評價單一看成績的背景下,很多教師還是采用題海戰術,不僅學生疲憊不堪,就連教師也被批改作業加班加點搞得暈頭轉向,嚴重地影響了正常的教學。那么,如何讓學生脫離題海,但還能保障數學成績的提高呢?
一、選題要“精”,具有“舉一反三”的代表性
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從課本和教輔材料中對作業題進行精選,或者教師有針對性地自行設計數學作業題,使學生通過做這些題得到所期望的發展,而且練得恰到好處。就選題的“質”而言,可以從理論上深刻地揭示出精選作業題的重要性。如果學生通過做題和反思來學習數學的,那么他們做什么樣的數學題,就將形成什么樣的數學經驗和能力,并進一步積淀或升華什么樣的數學觀。從某種意義上講,對學生應當做什么樣的數學題,不僅反映了教師的數學經驗,還折射出他們的數學教育觀念。數學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掌握知識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從兩方面決定了數學作業不能過濫、過多,不能簡單地以熟求巧,而必須精選,這樣才能減負。從浩瀚的題海中精選,同時也體現了教師的功底。不僅要求教師選配適當的模仿性練習題,更要求所選練習題具有舉一反三的代表性,以到達鞏固記憶、熟練應用的功效。具體而言,教師應牢牢抓住與概念體系中環環相扣的“環”來選相應的習題,有計劃、有步驟地把這些練習題分配到每次的作業中。另外,最后的作業題應呈現一定的梯度,教師可以根據作業題的構成,適時選配一些反映概念深刻、解題方法靈活的習題,還可以編一些錯解辨析、悖論質疑及無固定解的開放式的問題,以便給學有余力的學生留下發揮的余地。對于不符合要求的習題要大膽舍棄,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習題的“精”和“舉一反三”的代表性。
二、改變評判作業的策略,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
以往教師評判作業時是你做我判,過程單調,極易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為了克服以上現象可以嘗試:(1)先做好自己會做的題,不會做的可以不做,但必須做好筆記記錄。(2)學生相互評判作業,以加深學習印象,拓展解題思路。(3)對于不會做的題,可以相互討論研究,分析出不會的癥結所在。(4)小結自己的收獲,是否掌握了知識。以上措施可以使教師清晰地把握學生的作業情況和實際水平,還可以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完成作業。
總之,對學生作業的減負絕不能以降低教學質量為代價,而要以最小的勞動付出,換取最大的收獲。對學生而言,完成作業是成功,個別題目沒有完成但明確了哪里理解得不透也是成功。在這種寬松和諧的氣氛中,他們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大大提高作業效率,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
(唐山市豐南區唐坊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