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算機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可以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意境,豐富教學內容,如實地傳遞、保存和反饋信息,并使各種信息類型的轉換和過渡變得自然、平穩、迅速,避免了因信息傳遞過程的中斷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多媒體教學課件能夠按照學生的心理規律,充分考慮學習者的差異和實際需求來綜合編排。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情境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促進他們的審美體驗和個性發展、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有非常重要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情境教學;激發;創造力
一、問題的提出
音樂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門基礎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音樂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陶冶他們的情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教唱幾首歌曲和一些簡單的樂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以優美的藝術形象感染學生、陶冶學生。
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可以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意境,豐富教學內容,如實地傳遞、保存和反饋信息,并使各種信息類型的轉換和過渡變得自然、平穩、迅速,避免了因信息傳遞過程的中斷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多媒體教學課件能夠按照學生的心理規律,充分考慮學習者的差異和實際需求來綜合編排。因此,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情境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促進他們的審美體驗和個性發展、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有非常重要作用。
二、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情境教學的實踐
1. 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動力。正如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說:“音樂教學的超級任務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學生活潑好動,樂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強的事物。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注意。利用多媒體設計生動、新穎的動畫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情境教學中,教師在讓學生欣賞播放的作品或對某一作品講解分析時,要選擇與作品內容直接相關的視覺畫面,這畫面可以是直接的演奏場面,也可以是間接的主題聯想畫面。例如,在欣賞《藍色多瑙河》時,讓學生們一邊聆聽教師對作品的曲式結構、調式和主題的分析,一邊欣賞多瑙河的粼粼波光和沿岸的瑰麗風光,傾聽華麗優美的旋律,之后又再一次欣賞大型管弦樂隊演奏的樂曲。這樣,學生可以在教室里感受到如同音樂廳一樣的現場效果。
2. 情境凸現,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傳統教學中,音樂教師往往要準備圖片、大歌紙,在黑板上寫大量的板書等,既浪費時間又乏味。運用多媒體教學,任何樂譜、圖片、實物都可以放大到大屏幕上展示。用電腦制作演示文稿,使各種樂譜用不同的字體、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式凸現在大屏幕上,可以對學生的視覺加強刺激,加深他們對歌曲的記憶,促進他們對樂曲旋律的體悟、理解。而將二胡、小提琴等放大投映出來,則可以使對樂器的介紹更形象、準確。
3. 情境引導,激發創造力、想象力
一個毫無創造意識的人,即使知識再多也不可能有所發明和創新,所以,應從小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而音樂教學中就有不少培養創造意識的機會。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創設的情境引導學生,激發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音樂作品的創作。
三、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情境教學的體會
通過近幾年的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情景教學,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幫助學生深入體驗音樂意境、提高音樂審美能力,促進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個性的發展。然而,這些都是建立在合理使用多媒體的基礎之上的。我認為,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情境教學,下述幾個方面是要特別注意的。
1. 要注意外表,更要注重內涵
有的教師為了發揮教學媒體的優勢,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形式上。他們竭力挖掘教材中可用多媒體的知識點,利用了一切所能利用的媒體形式,錄音、錄像、投影,制作的課件也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穎、花哨、動感。這樣的教學,看起來熱熱鬧鬧,學生大開眼界,但實際效果一般,甚至學生的注意力被無用信息牽制,忽略了真正需要欣賞的音樂的內涵,反而降低了教學效果。這違背了媒體的運用應為音樂教學服務的教學規律,是不可取的。
2. 不盲目追求形象性,視情況制作情節MTV
在中學音樂欣賞教材中,不少音樂作品是根據文學名著或民間傳說改編而成的,這類作品往往篇幅較長,學生由于欣賞水平、能力的局限,往往聽了幾分鐘后就思想開小差,以致不能全面理解作品的內容。有的教師為了能讓學生耐心地聽完全曲,就選取與該音樂作品相關的電影片斷或制作相關內容的動畫,再配上背景音樂制成情節MTV播放。筆者認為,這樣的課件弊大于利。孰不知,音樂的最大特點是其形象性及情感的模糊性與不確定性。如果教師把音樂作品形象限制在某一固定的內容中,這有違藝術欣賞教學的規律,會限制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再則,若教學每首樂曲都制作這樣的課件,也會費時費力,不切實際。因此,要從課堂實效出發,真正做到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體驗音樂內涵,想象音樂意境,參與音樂創作。
3.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多媒體課件的應用能增加課堂的容量,但其前提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否則,是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還有的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將要達到的目的、要解決的問題、要舉的例子、要說的話都詳盡地制作在課件中。教學時,教師只要動動鼠標,不用寫也不用多說,完全讓課件代替了教師。在這種缺乏師生交流的教學中,音樂對學生的感染力會大打折扣。因此,不宜制作那種從頭放到尾的課件,而應在教學中留一定的時間讓師生交流,特別是讓學生能現場聆聽教師的示范與講解,因為在課堂中,教師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會深深地感染學生。
(通渭縣馬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