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學科的特點是開展化學實驗的探究,讓學生“模擬”科學家去探索問題,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操作、想象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去獲取知識,激發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創設情境問題,激發學習興趣
探究的問題和興趣是自主探究學習的關鍵所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體驗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問題,激發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自主探究學習的初期,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逐漸轉向讓學生主動發現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這就要求教師應創設一種民主、開放、靈活的教學氛圍,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自主學習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特征。學生主動發現和提出問題,并通過積極的探究解決問題,他們的探究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他們的探究興趣就會逐步提高,他們的主體意識就會充分發揮,從而真正進入探究性學習。
二、貼近生活事例,培養問題意識
問題是自主探究的出發點,也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解釋問題的思想、方法和知識,所以問題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在自主探究學習時,要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從最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化學知識著手,最能培養學生從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發現問題的意識。這樣,能讓學生感到化學問題就在其身邊,就在其平常的生活之中,從而更好地領悟到化學的無處不在:“生活處處皆化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通過實踐活動、調查采訪等探究形式,把化學知識運用于生活,或運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在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溝通中,增長見識和能力。
三、利用課堂資源,激勵生成問題
課堂中的教與學是動態的過程,特別是在自主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出人意外的事情。在教師的引導中,在實驗的探究中,在學生的讀書中,在同伴的討論中,在自己的歸納中,往往會有許多的新的發現。這些新的發現就是課堂資源,也是極其有價值的新問題。教師在其過程中因勢利導,進一步激勵學生生成新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時常會出現意外,但意外中蘊涵著豐富的探究資源。教師要善于抓住課堂中的意外,因勢利導,恰當組織自主探究性教學活動。在自主探究學習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從學習過程、材料、網絡或其他途徑發現新的問題,然后用更開放、自由的方式進行探究,充分討論,歸納總結出相應知識。
總之,根據學生思維能力的強弱而開展不同的自主探究,有利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能使他們在探究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唐山市豐南區唐坊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