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創新教育正在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語文作為中小學的一門基礎學科,自然不能自我封閉,時代呼喚開放、積極、富有創造性的語文教育形態,從高度統一走向適度自由,從單一理念走向多元思維。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才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一、發揚教學民主,激發創新欲望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傳授知識,而是育人。當前的語文教學則往往把教學目的定位在知識的傳授上,而忽視育人這個根本。因此,師生關系上無平等可言,無民主可言。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統治地位、權威性,神圣不可侵犯;學生只能臣服,絕對聽從教師,其結果是扼殺了學生的獨立人格意識和創新能力。我們只有在語文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寬松、和諧愉快的學習環境,才能解決學生愿學的問題,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要使教學民主得到充分體現,就必須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不是一句“熱愛學生”所能概括的,而是要求教師必須轉變師道尊嚴的觀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當然在不民主的環境中,創造力也有表現,那僅限于少數,而且是不能充分發揮其天才的,但如果大量開發‘人礦’中的創造力,只有民主才能辦到?!边@就要求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平等對待全體學生并能虛心接受學生的觀點,保護學生開拓創新的意識,為具有差異性、發展性的學生提供發揮潛能的領域。
二、改變評價觀念,發展創新個性
創新教學強調評價要具有賞識性、激勵性,要著眼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給予更多的肯定、贊賞、表揚與鼓勵。現代語文教育理念認為,應把學生看成是活生生的生命個體,有他獨立的人格和自主選擇、自我發展的權利,不應只把他們看成是灌輸知識的猶如木桶一般的容器。作為語文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富有創建性的言行,保護學生思維中閃現出來的智慧火花,哪怕是比較幼稚的回答也應該得到教師的積極善待。
樹立激勵性的評價觀念,能使教師對學生恰如其分地進行評價,創造出一種善意的環境,使學生產生熱情向上的信心,從內心產生對學習的愉快的情感體驗。如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就應該給學生作文以思想個性和感情自由,解除學生作文的種種心理束縛,告訴他們:真實,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就是讓自己的心靈自由自在地飛翔!對于學生作文中積極向上、體現時代主旋律的思想感情,當然要熱情鼓勵和大力提倡,而對于學生作文中流露出來的消極情緒,亦應當予以理解和尊重,“作文無禁區”,應該讓學生擁有一種寫作安全感。如果教師按照傳統的評價體制來評價學生,他們就不敢在文章里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其文章必然充滿新八股的氣息,而八股文絕無創造性可言。只要不用一把尺子來衡量全體學生,他們就會顯現出自己的創建性,那些符合時代精神的深刻見解就會脫穎而出。
三、密切聯系生活,提高創新活力
語文教學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母語教學,應比其他學科與生活聯系更緊密、更廣泛。如果語文教學不深深地植根于實際生活,而僅局限于課本之內,那么它就無法真正實現學生的創造性發展。這是因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課本則無論編得多么先進,都始終存在內容的有限和滯后于生活發展的局限。從生活中汲取養料,提高認識生活的能力,是學好語文的必由之路。寫文章,也就是寫生活,學習寫文章的人,要在生活這一關上下工夫。要指導學生對生活關心、了解、發現、尋覓、感受。大腦中采集的自然與社會的信息越多,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越強,便會在極其普通、極其平凡的事物中發現一般人所看不到的東西。生活的源泉、時代的信息與學生的思想感情最容易溝通,最能激發出學生的創造性。所以語文教學要聯系實際,引進生活之源。當前語文教學枯燥乏味,淪為考試之學、技巧之學,忽視生活活水,忽視引導學生對生活觀察、認識、體驗、積累、實踐,學生高分低能,嚴重缺乏創新精神和創造力,從教學內容和方法上找原因,語文教學脫離實際,局囿于語文教材,缺乏生活積累是重要原因。這就從反面論證了語文教學亟須面向社會,引進生活源泉,重視語文實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打開教室的大門,縮小課堂與生活的距離,讓源頭活水流進課堂,這樣的話,語文教學的情趣就不會干涸,而學生的創新活力就會像清泉一樣汩汩流出。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牢固樹立學生是學習主體的觀念,擺正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把每堂課都作為學生創造探索的歷程,放飛學生的思路,啟發學生的靈性,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創造更多參與生活、參與競爭的機會,激發學生的思維浪花,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就要求教師要徹底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通過自身的觀念更新和教育創新去進行創新教育,全方位優化語文教學過程,從而推進21世紀語文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蒼山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