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是培養具有創新素質人才的主陣地,英語教師應把握好課堂教學,通過挖掘教材中的創新教育素材,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把學生培養成具有良好創新素質的、能有創意地解決各種問題的人才。
關鍵詞:發散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素質
創新能力是人類突破舊認識、舊事物,探索和創造有價值的新知識、新事物的能力。一個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才能主動去進行創新和創造活動,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主陣地,那么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呢?
一、發掘教材中創新教育素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指在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驅動下一種愿意發現問題、積極去探究的心理取向,是創新的動力源泉。教育教學實驗也表明:任何創新都源于問題。因此,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強化問題意識,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創新教育素材,并利用這些素材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勇于開拓創新。例如,國家規劃新教材基礎模板1 The Olympic Motto,教師在教授這些課時可啟發引導學生學習他們善于動腦、勤于動手、吃苦耐勞和樂于創新的精神。要善于創設情境,精心設問。要營造一個寬松、和諧、平等的學習環境;要落實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鼓勵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問題和懸念的激發下去主動探究和學習,在解決問題的喜悅中去提出新的問題,逐步培養創新意識。
二、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多角度、多方位設置多種思考題,發展學生橫向、類比、逆向、聯想等發散思維,使學生不單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的表層,而且能夠利用現學知識,結合已學知識去創造、探索,培養發散思維,增強創新意識。例如在教學中問學生如果你請同學吃蘋果時可有幾種英語表達方法:Would you like some apples?Would you like to have some apples?Would you like to get some apples?Try some of these apples?What about some apples?Do you like some apples?Don’t you like some apples?Shall I get some apples for you?Shall I help you to have some apples?Why not have some apples?Will you have some apples?You’d better have some apples.等等。對于這些答案,教師給予肯定和表揚。又如在學習“Asking for and giving directions”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看圖片或幻燈片,設置一些疑問,“Where the bus stop is…?”“Which is the way to…?” “How can I get to…?” “Which bus shall I take?” “Where is the bus stop?”鼓勵學生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在訓練中你一言、我一語,互相學習,拓寬思路,從而全面提高學生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靈活運用教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新教材要求我們能靈活地運用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對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特別是創新精神、創新能力。
1. 在對話課中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英語對話顯得過于機械和單調,且語言背景又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學中要靈活變更,如在教學“打電話”這一對話時,我們可要求學生改成“自己打電話”,讓學生選擇伙伴并一起設計出不少于6句的電話對話。幾分鐘后,讓學生上臺演示他們“創作”的“作品”。雖然學生在“創作”中會遇到一些語言障礙,也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語言錯誤,但學生的興奮點卻被激活了,他們的創作欲得到了開發,表現欲得到了滿足,而且學生也體會到學英語的樂趣,因而越來越對學英語感興趣。
2. 在課文講授中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
現行新教材的特點是閱讀量大,詞匯量大,信息量大。如果要求學生機械地記憶和背誦課文,不僅加重學生的負擔,也是不現實的。所以在課文教學中,可要求學生在抓住文中重要詞匯、短語和句型的基礎上來復述課文。因為復述課文內容是一種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方法。學生運用發散思維,對相關詞語、句型進行替換或改寫后按照一定的線索把課文口述出來。這樣對語言的再加工過程,不僅是強化記憶、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過程,也是一個培養創新能力的過程;同時又不拘一格,無固定的標準答案,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個性發展的空間,在分層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3. 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發展學生個性
Rogers曾指出: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創造性自由表現出來的重要心理環境。因此如何給學生創造一個“心理自由”的教學環境成為外語教學重要的一個方面。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造一個寬松的課堂氛圍。例如我們上新教材第七單元《How much is it?》時,我們可事先交代學生用色筆分別畫出帽子、長褲子、襪子等物品,并在上面標明價錢,張貼在四面墻上。然后把學生分成四組,每一小組選一名同學扮演售貨員,其他同學扮演顧客,要求每位顧客選購一件物品,選購時先描述物品的顏色、大小,再向售貨員詢問價錢。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已經掌握了如何用英語描述事物、詢問價錢。學生也在教師創設的自由寬松的情境教學中感受到了學習語言的樂趣,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好英語的信心也在這些“似教非教”的課堂活動中被激發出來。
4. 合理運用創新型教學手段
以多媒體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創新型教學手段,具有直觀性、交互性、生動性等特點,有利于適時拓展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時要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并應留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例如教師在制作課件《Nice to meet you?》時,設計了“See The world”板塊,在這一板塊中,課件呈現了世界各國具有代表性的風景,讓學生用英語說出每個國家的名字并簡單地敘述該國的風土人情,將自己的創造力融于其中,從而以教師的教學創新來啟發學生的學習創新。
總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教師首先要具有創新精神,注重創設寬松、民主、富于創新精神的教學氛圍,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創新教育素材,積極創設情境,誘發學生的好奇心,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合理運用創新型教學手段,將創新教育理論與本學科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將英語教學活動作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活動,積極探索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實施創新教育的新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只有教師在教學中真正樹立了創新的意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素質才能得以培養。
參考文獻:
[1]鄧廣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