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國的初中語文課程改革正式啟動了。其中,閱讀教學是重中之重。面臨這樣一種壓力,探求新的閱讀教學方法,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已刻不容緩。下面,本人結合自身長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閱讀
在以往的語文課上,學生對于課本的閱讀僅僅在于“閱讀”本身,而忽視了課本自身所蘊涵的精神價值。而創造性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讓學生真正能夠融入到閱讀作品中去,并以豐富的感情把作品表現出來。像某些課文,特別是詩歌、散文或者是文言文,課文本身并沒有把作者要說的話寫出來,這時候就需要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根據對上下文的理解,結合自身的生活體會把文章的真實內涵表達出來。
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方式去品讀課文,讓學生對課文有多元化的理解,創造性閱讀的意義正在于此。例如上《兩小兒辯日》這一課,課文中有對于“日近日遠”的爭論。學生在閱讀時,通常只會作為一個旁觀者,并不會對這個辯題有太多想法。在教學實踐中,我在班上進行了一次辯論會,正方——“初近午遠”, 反方——“初遠午近”。辯論的結果不說,單從過程上看,學生們能夠積極參與其中,整個辯論下來也是爭論不斷。這樣的效果非常好,達到了起初的目的,學生在辯論中能夠深入其中,積極思考,對課文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從以后的教學實踐中看,越新穎的問題、難度越高的辯題或者問題,越會增強學生的探知欲,并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改變教學模式,給學生一片自由
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是教師主講,學生主聽,就算有問題提出,最后的解決方式還是得參照參考書的標準答案。這其實是一種應試教育下的實讀,是從一個層面上去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含義,我們承認這種方式的正確性,但是我們卻不承認這種方式的優越性。課文本身是文學作品,既是文學作品,每個人對作品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莎士比亞的名言“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說明了這個問題。傳統教學模式下的閱讀,僅僅是學生作為旁觀者,對課文中的故事進行闡述、復述,除此之外,我們達不到任何別的教學目標。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盡量拓寬學生的視野,打破思維禁錮的枷鎖,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達到創造性閱讀的境界。
課堂討論是打破傳統最好的方式,教師、學生平等對話,相互發表看法,也可以相互質疑對方的觀點并予以反駁。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讓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對課文進行理解,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ㄓ乐菔械谑恢袑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