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實現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在當前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整合仍然存在信息技術應用意識不足、教學手段運用不正確、教學評價方法不科學等一些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關注與研究,以保證基礎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學物理;課程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新途徑,與學科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和繼承性。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或輔助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這正是創新人才培養所需要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并不是一個新課題,然而在現實教學中仍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里試擇其一二進行分析,以便以小見大、舉一反三。
一、多媒體教學完全取代傳統教學,教學手段單一
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演示在實際中難以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如在講到汽油機的工作原理時,用傳統教學手段教學一般是用教學掛圖,或者結合模型講解,學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無法看到汽油機的動態工作過程。而用多媒體教學,卻可以方便地解決這一問題。我們用一個Flash動畫,形象地把汽油機整個工作過程顯示出來,在每一個沖程中,飛輪如何運動、活塞的運動方向、進氣閥、排氣筏的關閉等全部清楚地顯現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運用多媒體技術可視學生理解程度,即時停頓,或放慢速度,以便講解清楚,這樣就化難而易,使所有的學生都能掌握汽油機的工作原理。但是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并不能解決所有的重點、難點,也不是在任何時候都需要它。實際上,如果能用常規教學手段很好地解決教學問題,就沒有必要非用CAI。這樣可以節約教師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深鉆教材,提高教師專業發展能力,以免浪費教師精力而又徒勞無功。比如在一些邏輯推演性的知識點還是用黑板加粉筆比較好。
二、大量采用多媒體實驗仿真,忽視動手操作
部分教師大量采用多媒體實驗仿真,用多媒體仿真取代真實性實驗,不愿做真實性實驗。多媒體技術雖然能模擬各種實驗,展示各種物理現象,在某種程度或角度上是中學物理教學的有力輔助手段,但畢竟是模擬,缺乏真實性。
凡是通過努力能夠讓學生做好的實驗一定讓學生動手去做,多讓學生親身體驗與參與,努力使“學知”“學做”“學用”相結合。只有那些受硬件條件的限制無法實現,或實驗耗時過多,效果不太理想,特別是物理現象不明顯、物理過程變化快、分析探索規律難度大、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有困難的實驗,我們才應運用物理多媒體實驗仿真軟件來模擬物理實驗。這樣,既能虛擬物理實驗環境,重復再現物理現象和過程,又省時又省力,容易操作,容易成功。如“波的干涉和衍射”“光電效應”“輕核聚變” 和“重核裂變”反應等。
三、部分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意識欠缺
目前,大多數學校只有教計算機的教師懂計算機,其他任課教師對計算機知之甚微。究其原因,除了經濟因素,一是領導認識有問題,對計算機發展將引起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改變缺乏了解和認識,導致決策失誤;二是一些物理教師對計算機存在恐懼感,認為計算機太復雜了,學起來太麻煩,或者忙于應付日常教學、各類文化進修、突擊性工作等,對計算機這種“可有可無”的教學媒體置之不理,導致一些物理教師不努力探索;三是用于物理課堂教學的多媒體課件制作相對煩瑣,現存課件的使用又不能得心應手(有的甚至弄巧成拙),又使一部分物理教師心存反感。由此,既缺乏行政壓力,又缺乏自身動力,使大部分物理教師甘為“多媒體盲”。
四、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評價標準缺乏
對教學的評價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在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學時,既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還應注意不能用從前的評價標準來評價現在的信息技術整合課。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中,我們還很難看到有效評價,即使有,也是片面地表現為教師為了闡明某個觀點讓同學間互評后的總結式點評,更多的則直接采用傳統教學中的試卷式或測驗式的總結性評價。這不僅反映出整合課教學的評價標準相對滯后,更體現出教師們一味地去追求這樣或那樣的教學環境,而忽視了學生健康發展等本質的東西。
參考文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