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也是培養學生能力、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是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與能力。獨立思考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學習物理重在理解,只是教師講解而沒有經過學生獨立思考,學生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學知識,不可能真正想清楚其中的道理并掌握它。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
課前要求學生認真預習,通過看書和自學,初步了解所學知識的基本內容,學習教材中描述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并把疑難問題記錄下來,做到心中有數。
上課要求學生認真聽講,邊聽邊思考。不能只是被動地接受和記憶知識,而應該配合老師積極思維,注意老師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記錄重點和難點內容。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和進行課堂練習,一方面便于鞏固和反饋有關教學內容的信息;另一方面督促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
課后要求學生結合聽課情況,再次認真閱讀課本,及時進行復習和總結,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看、聽、練相結合的學習活動中,著重強調學生要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使其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閱讀是提高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高一階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應從指導閱讀教材入手,使他們學會抓住課文中心,能提出問題并設法解決。在閱讀課本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學習課本中研究物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維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要學習課本上用文字、公式、圖像幾種形式表示物理過程的方法,提高運用數學工具描述和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養成先預習再聽課、先復習再作業、及時歸納總結的良好習慣
教師要上好高一開學第一節的緒論課,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每節課布置課后作業時,要講明下一節授課內容,使學生心中有數,以便進行預習;做實驗時要堅持寫預習報告,無預習報告不能做實驗;一章學完后,要讓學生主動地整理所學知識,找出知識結構,形成知識網絡。同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課后及時歸納總結所學的知識。總結有多種方法,如每單元總結、縱向總結、橫向總結。不論哪種方式總結都要抓住知識主線,抓住重點、難點和關鍵,抓住典型問題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識框架。
總之,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師生共同配合,不斷努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將有意的教學指導作用融于學生無意的學習活動中,堅持以導為主,引導和督促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逐步養成學習物理的良好習慣,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有效地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
(唐山市豐南區唐坊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