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工作在一線的中職學校政治課教師,政治課教學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因材施教,運用多種手段與方法著力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創造能力以及發展潛能,從而提高其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勞動素質,使之全面、和諧的發展。新課程改革要求轉變師生角色,把課堂交給學生,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徹底改變以前“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為此,本人在近年的教學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大膽的嘗試。
一、課堂教學與時事政治結合出效果
近幾年的政治課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從而使政治教學流于空談、流于說教,不能與現實政治聯系起來,因而對學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使學生缺乏學習政治的興趣與熱情。許多學生平時聊天,提起普京、奧巴馬、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都是津津樂道,可上政治課卻哈欠連天。造成這種情況是教師過于注重理論傳授,忽視以時事新聞、生動事例來提高學生的興趣。中職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國內外大事非常關心。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結合時事演講、時政知識競賽等形式上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豐富教學情境,使學生肯學愛學
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學情境的設置也是一種教學刺激,它可以誘發學生的思想行為。如導入新課、突破重難點等,既把思想教育落到實處,也會讓課堂教學事半功倍。在傳統的政治課教學活動中,學生常常缺乏對知識應有的興趣,因為教材中呈現的知識是枯燥的、乏味的,等待學生的是去記憶那些條條框框,不需要積極地思維活動。創設教學情境有利于克服純粹認知活動的缺陷,使學習成為一種包含感情體驗在內的綜合性活動,并在情境體驗中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教學情境可以引導學生進入生疑、釋疑的情境,在參與過程中使其心理上處于興奮狀態,形成興趣氛圍,進而形成使學習者對學習活動本身感興趣的內在學習動機,使原來枯燥、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情趣。
三、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訴求
課堂是師生互動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關注課堂上的學生,既要重視他們認知需求,更要重視他們的感情需求和行為需求,以每位同學獲得新知識、產生新體驗為目標。教師要學會察言觀色,捕捉情緒。政治課的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的認知過程,又是開啟學生心靈的情感過程。在教學中,師生雙方若能心意相通,則能夠比較輕松地完成教學目標,若雙方情感交流發生阻礙,就會影響到知識的傳授。因此一個具有傾聽意識和習慣的教師不會僅僅滿足于聽到了學生的言辭,他還要善于傾聽言辭背后的思緒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善于發掘學生所說內容的閃光點,并加以熱情的呵護、細心的指導。
四、提倡合作學習,深化教學方法
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交往技能的重要手段,通過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學會協作,學會分享。但是,合作學習不要流于形式,為了追求合作而合作,要讓學生在實質性的討論中真正地交流想法,豐富理解。要懂得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探究或者討論的問題,一般要經過學生的思考才能進行,而不是膚淺的表面上的合作。學生在合作中要有自主性,自己有主動合作的意識,主動與其他的同學合作探討去解決問題,共同完成學習的任務。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培養學生“三會”:一是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言作出評價;二是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求對方作進一步的解釋;三是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作總結性發言。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同時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學會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這樣,合作學習就不再是課堂教學的點綴,而是一種具有實際意義的扎實、有效的學習方式。
五、課后反思是保證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相反,一個教師如果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于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進”。因此,教學反思是新課程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當完成某一課時的教學任務后,總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進的方面,這就需要及時不斷地反思。教師要充分認識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滲透了哪些教育思想,采取了哪些育人的方法,達到了怎樣的教育目的,還需要融進哪些思想教育內容;反思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實際,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反思課堂教學策略,是否恰當等等。要體現“以小見大”,從細微處入手,切忌“好大喜功”,籠統反思,抽象而不著邊際。通過這一堂教學自我反饋的好形式,促進教學內容更全面,教學設計更合理,加強教學針對性,及時發現問題,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與質量。
教師要想有效促進中職政治課教學,就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機結合起來,把課堂內與課堂外有機結合起來,認真學習新課標,走進新課程,活用新教材,轉變教學觀念,使政治課真正成為“育人”的搖籃,也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掌握知識的點撥者。總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有效教學所追求的目標。
(南昌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