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話說:“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敝袊窀韬迫鐭熀6商厣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語言(方言)、民俗、歷史、性格、情趣、地域特色、傳統文化、宗教信仰、甚至于氣候差異,都會對民族特色產生一定的影響,而其中影響較大的是地域特色。本文主要分析論述了中國民歌的地域特色。
關鍵詞:中國民歌;特色;地域;要素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由于漢族人口眾多,其他55個民族人口相對漢族來說較少,所以習慣上把這55個民族統稱為少數民族。中國少數民族的總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0%。然而我國少數民族國土面積卻占全國總面積的70%,而且地形、地貌相當豐富,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草原等。這種復雜豐富的地理環境深刻影響著中國音樂的特色。可以這樣說,中國音樂在依民族而各呈異彩的同時,更因地理環境的不同而呈現出多彩的風貌。雖然我們不完全贊同環境決定論,但地理環境對中國民歌的巨大影響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必須正視這一現象并加以認真全面的研究。
一、民歌的淵源及分類
民歌是勞動人民千百年來,通過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并在口頭相傳中不斷加工提高的一種民間藝術。它是人類文化中最寶貴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源于人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生活,同時也廣泛深入地影響著人民的生活。民歌是勞動人民創造的,它沒有確切具體的作者,是歷代勞動人民在口頭相傳中不斷加工提高的集體創作。因此,馬克思說:“民歌是唯一的歷史傳說和編年史?!?
中國民歌按體裁大體上可分為三類:號子、山歌、小調。特別是號子這種形式,最能體現民歌所具有的勞動性特點。同時由于地域的差異,不同的氣候環境造就了高原、平原、草原和山地,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山歌。
如云南的《放馬山歌》歌詞非常簡樸,七言兩句為一段,反映了牧童生活。音樂結構也很簡練,由上下兩個樂句組成,下樂句的曲調是根據上樂句的音樂素材發展而成的,手法洗練。歌詞中夾以“喔嚕嚕的”方言作為襯腔,以及趕牲口的吆喝聲,極具生活氣息。同時也表現出中國西南音樂的地域風情。又如陜北信天游《腳夫調》以高亢有力、激昂奔放、具有鮮明地方色彩的音調,深刻地抒發了一個被地主老財逼出門外,有家不能歸的腳夫的憤懣心情,和對家鄉、妻子的深切懷念。歌曲運用了連續上四度的音調,既表現了腳夫激動的心情,又表現了他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整首歌曲富有粗獷豪放的大西北音樂風格。再如蒙古族長調,由于所處的獨特草原地域特點,形成了遼闊寬廣的草原山歌特色,代表曲目有《遼闊的草原》《小黃馬》等。
小調則因為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而形態各異。如:江蘇無錫小調《無錫景》,表現了在江蘇無錫的一個茶亭里,游客面對著萬頃碧波,憩歇品茶,一位少女在一把二胡的伴奏下唱著:“我有一段情,唱撥拉諸公聽……”幽雅清脆的歌聲為游客們助興,也為迷人的太湖勝景增添了美色。全曲生動地介紹了無錫城的歷史、風光與特產,旋律細膩秀美,富有江南特色。又如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也稱《十二月調》,歌曲曲調與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調骨架有些相同。整首歌曲極具山東本地的旋律特色,方言味很濃。表現了沂蒙人民對自己家鄉的熱愛之情。
二、地理環境的不同致使南北音樂形成巨大差異
南北音樂風格歷來是有較大區別的,南方的歌曲如同柳永的婉約詞派,溫婉細膩、含蓄優美;北方的歌曲則更像是李白筆下的唐詩,寬宏大氣、豪放恣意。分析一下陜北信天游和江南小調的旋律特點,可以看出二者的曲調構成有巨大差異。陜北信天游《三十里鋪》是北方音樂的典型曲調,其形式特點為:對應性的三上一下四句體(二句體的變體),帶FA偏音的六聲音階,寬宮聲韻結構512,旋法多用五度跳進。歌詞“我”的方言讀音為E,曲情蒼郁凄涼。同樣是體現北方音樂色彩的信天游《紅軍哥哥回來了》一曲,其形態與《三十里鋪》雷同:上下句體,帶FA、SI兩個偏音的七聲音階,寬商聲韻623,多跳進,旋法多用七度大跳。方言詞匯有“雞娃子,狗娃子”等;“了、來、咬”等字具有方言聲韻的發音特點,如 “來”字讀為“le”。曲情開闊慷慨、粗獷豪放。江南小調屬于南音民歌作品,其風格韻味就截然不同了。江南小調《無錫景》為典型的南音色彩。其形式要素特點為:五聲音階,窄徵聲韻561、653和小聲韻123的綜合運用。級進為主的旋法,連續發展、漸層下移的四句體結構,旋律修飾細膩華麗,曲風小輕細雅、柔婉嫵媚。江蘇民歌《茉莉花》所表現的曲風,也充分體現出江南小曲所要表現的亭臺軒榭和小橋流水。
三、由于地域差異帶來語言差異和風俗習慣的差異,使民歌具有不同的地方風格
隨著社會的發展,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雜居的現象日益普遍。盡管如此,但民族語言和風俗習慣的差異是永遠存在的,也正是因為這種差異才形成了異彩紛呈的多元文化音樂概念。如青藏高原和荊楚平原,它們的音樂風格永遠是各有其個性的。東北二人轉也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變成廣東音樂的嶺南風格。我們應以一種包容的心態去理解和關注所有富有個性的民歌,以我們的熱忱和責任去發揚和傳承。
(宿遷學院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