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有意識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創新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項緊迫任務,也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場深刻變革。21世紀綜合國力的竟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竟爭,而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我國當前實施的素質教育目的就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適應現代化建設對人才多樣性的需要。在當前新課改的形勢下,要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消除學生的厭學心理,做他們心中的政治教師,可采取以下一些創新措施。
一、教學環境的創新
教育心理學認為:情境教學注意激發學生無意識的心理活動的參與,并與有意識的心理活動相統一,能減輕和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進入學習最佳心理狀態。良好的環境可以喚起學生對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啟迪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要改變厭學學生對政治課學習的認識,必須改善他們所處的課堂環境。在政治課堂上,任課教師要盡可能地創設樂學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由反感、厭惡感變為愉悅感、舒適感,從而積極、主動、愉快地開始新的課堂中的學習。創設學生樂學的情境,把學生帶入“引人入勝”的境地,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樂學情境的創設,要求教師提供最佳的教學環境和活動場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結構,把書本知識化為血肉豐滿、生動活潑的形象,把學生帶入探求新知的樂學情境。
我在執教《堅持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時,充分創設情境,為學生創設一個樂學的環境,把去年暑假我到清華大學去的情況,完全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時候學生十分渴望了解清華大學的情況,會主動地有意識地融入教學環境中去。這樣,學生不但了解了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內涵,而且也深刻體會了“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
二、教育觀念的創新
教育觀念的創新,表現為很多方面,但我認為主要應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教學過程的能動參與者,這一思想已被大多數政治教師所接受。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經常不能體現。有些教師過分地相信自己的傳授能力,習慣于“滿堂灌”和“一言堂”,習慣于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維轉,不愿、不敢或無法啟迪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因此,要消除厭學心理,符合學生心目中的政治老師的形象,必須要真正樹立起學生是教學主體的思想。我在講授《銀行的性質和職能》時,就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征得學校領導和銀行領導的同意下,在一個星期日的上午,我帶領幾個班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到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去實地學習,讓學生自己去看、問、了解、實踐。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熱情高漲,不但懂得和理解了許多課本上的知識,而且還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當然也就不可能出現厭學的情況。
三、教育方法與手段的創新
為了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選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教法上要改變過去單一的“滿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將討論式、對話式、辯論式、演講式等教法引入課堂教學,把音樂、實驗、FLASHF動畫和CAI等多種手段結合在一起。比如,用FLASHF動畫播放寓言和典故。思想政治課的許多觀點深奧抽象,而寓言典故則具有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的特點,因此在剖析觀點時,適當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樂。例如,用“FLASHF動畫來說明“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的原理等,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課堂教學生動有趣。
四、教師素質和要求的創新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相容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師生心理相容能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提高教學效果。相反,學生假如不喜歡,甚至害怕這位老師,要想他們對這位老師所授的課程感興趣是很困難的。傳統政治課教學中很強調“師道尊嚴”“教師權威”,這與新時代的中學生的要求有一定的沖突。經調查,98%的學生喜歡既風趣幽默又知識淵博的政治老師,這也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教學幽默密切相關。因此,政治教師必須要收集和把握大量的幽默素材。
教學幽默的素材很多,大致可從四個方面收集:(1)參考書上的幽默。《政治課教學》《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參考》《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等教育資料上有大量的材料。(2)教材中的幽默。這是教學幽默中的“富礦”所在,最能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如教材中生動活潑的教學插圖都富有幽默感,可以使學生產生新鮮好奇,而新鮮好奇正是誘發學習興趣的積極因素。(3)藝術作品中的幽默。許多笑話、漫畫、相聲、格言、警句、歇后語、謎語等,無不妙處橫生。教師拈手拿來,便可獲得良好的幽默效果。比如在講述我國農村生產力落后狀況時,把農民形象地比喻為“1007部隊”——“1”是一條扁擔,“00”是兩只水桶,農民種地就是拿一把鋤頭,刨一個坑,撒上種子,然后挑水澆地。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出我國落后的生產力狀況。(4)生活中的幽默。如教師、學生和四周其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逸聞趣事和出現的形象比喻、俏皮話、順口溜、打油詩等。對于這些活的幽默素材,教師應獨具慧眼、善于發現,精心運用。如在講授《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時,用“3861”(“38”來形容婦女,“61”來形容兒童)部隊來說明我國農業基礎薄弱的情況。政治教師如果能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會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乏味的學習變成一種精神享受,必然也能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發揮政治學科優勢,進行創新教育,其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只有根據實際情況,在教學實踐中大膽探索,選準切入點,走自己的路,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武漢市關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