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具體實施者,教師的素質是決定教育、教學質量和成敗的決定性因素。那么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呢?
一、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
教師要有高尚的道德,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誠實守信,處事公道,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在學生身上謀利,要像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二、較強的學習能力,精深、廣博的專業知識
教師要與時俱進,就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養成不斷學習的習慣,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蘇霍姆斯基指出:“只有教師的知識面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多,他才能成為教學過程中的精工巧匠。”因此,教師不僅要有精深、廣博的本學科的知識,還要掌握一些相關學科的知識,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不斷地獲得新信息、學習新技能(例如信息技術、課件制作等)。要知道,只有多才多藝的老師,才備受學生的愛戴。
三、過硬的教育、教學能力
教師必須具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如備課、講課、說課、聽課、評課、語言表達板書等),能根據教育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運用恰當的方式和方法,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并獲得理想的效果。同時要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的學習和使用,能綜合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優化教育教學過程,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效率最大化。
四、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師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要以研究的心態置身于教育教學活動中,認真分析、思考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找出較為合理的解決方法。教師要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并把它創新地應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教師還要具有創新精神,只有具有了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其教育教學水平才會不斷地提高。
五、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必須具有較強語言表達的能力,因為人的思想和知識主要是靠語言文字來表達和傳播的,由于條件限制,很多事實不能一一再現,常常需要教師通過語言來描述,把豐富的知識通過語言來傳授給學生。這就需要教師的語言準確清晰,具有科學性;簡明練達,具有邏輯性;生動活潑,具有形象性;抑揚頓挫,具有啟發性。
六、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強健的體魄
教師應具有堅強、樂觀、開朗、寬容、自強不息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努力克服各種困難,正確對待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的事,善于控制和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不在學生身上發泄憤怒,處處為學生著想,尊重學生的人格,啟迪學生的智慧,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把快樂帶給每一個學生。教師還要具有強健的體魄,戒除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嗜好,積極參加文體活動,持之以恒地鍛煉身體,只有這樣,才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
(寧安市石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