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方(以下簡稱“王”):在我們今天這個技術崇拜的時代里,不僅“死亡是什么”需要重新定義,同時,“我們如何死亡”也在重新建構,當然,死亡的意義更需要重新詮釋。簡單地講,死亡已經綁定醫療技術,尤其是器官替代與支持技術,從某種意義上講,今天的死亡就是關機時間,抑或是停電時間,而不是生物器官或生命體的瞬間自毀進程,意念中的油盡燈滅(壽終正寢),宗教及民間傳說中的閻王爺、上帝或者死神“吹燈”的時辰。您作為重癥醫學(ICU)專家,也作為有哲學情結的臨床大夫,如何看待現代醫療技術對死亡的干預與意義重審?
席修明(以下簡稱“席”):重癥醫學科的確是生死橋頭,它是現代醫院建制中救助和維持生命技術含量最高的部門,在影視作品中,在無論是業界還是百姓印象中,它是一個“決生死”(技術)的地方,其實,這里也是一個“惜生死”(宗教)、“達生死”(哲學)的圣地??上?,遵循效用主義的價值尺度,后者被遮蔽了。也就是現代醫學的一個排他性現象,技術的氣場(實用主義)太強,哲思(人文主義)的花朵難以自由綻放。
王:“死亡是個體生命無法抗拒的歸宿”,即海德格爾所稱“人是向死的存在”(being towards 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