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典,能“查到什么”和能“輕易查到什么”幾乎同等重要,所以詞典編纂者都在這兩方面下功夫。在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詞典》面世前,翻譯工作者必備的一部英漢詞典是《英華大詞典》,可這部詞典盡管非常豐富,卻有一個弊病,就是字小,密密麻麻,不同字體之間的差異不夠明顯,詞性標示符號(例如名詞n、及物動詞vt和不及物動物vi等)更是需要你花極大耐性去尋尋覓覓,查起來非常不方便,遠不如同時期另一部同樣不可或缺的《新英漢詞典》。
劃時代的《英漢大詞典》(以下簡稱“陸一”)有很多革新,包括不同字體大小差異“歷歷在目”,復合詞作為獨立詞條更是一大解放。總之,其版面清晰的重要性一點不亞于其百科式內容的豐富性。但是,兩年前出版的《英漢大詞典》第二版(不妨簡稱“陸二”)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判斷錯誤,就是在某個詞條下的內文中告訴讀者某個習語或短語入另一詞條時,竟以黑正體字(其大其黑與該詞典每個主詞條和詞目字體完全一樣)來標示那另一詞條。一般詞典(包括《英漢大詞典》)都是以黑斜體字來標示習語和短語,以有別于一般例句,這樣查起來才方便。“陸二”也沿用此法。在不必告訴讀者某個習語或短語入另一詞條時,“陸二”與“陸一”沒有差別,例如comparison這個詞條下的內文,其短語、習語皆以小黑斜體字標示,清晰醒目。
但是,當某詞條下的習語或短語入另一詞條時,麻煩便來了。查詞典的人,尤其是像我這樣的翻譯工作者,已長期習慣于在詞條下的內文中一見到醒目字體標示的詞語時,就把它當成習語或短語,因而當我看到入另一詞條的黑正體詞時,眼球立即就被吸引過去,并把它們誤為習語和短語。不僅如此,由于這個黑正體詞實在太醒目,強烈對比之下,其他用小黑斜體字標示的習語和短語都立即黯然失色,變得跟其他普通例句沒有太大差別了,而我急著(是的,急著)要找的往往是消失(是的,消失)在那些黯然失色的字叢中的習語或短語,而不是那些大而無當的黑正體字所指示的另一些詞條。尤其是遇到連續好幾個告訴讀者某習語或短語入另一個詞條的時候,差不多癱瘓了我的查看能力。例如 cross 詞條下有一處連續兩行里有三個入另一詞條的短語:at cross purpose 見/ PURPOSE/ cross one’s fingers 見 FINGER / cross one’s heart 見 HEART。這里,“見”字前的短語都是用小黑斜體字標示,“見”字后那個詞都是以黑正體字標示(我在這里以大寫字母標示)。再隔四行,又有連續兩行里三個入另一詞條的短語!
我相信有很多翻譯工作者和英語學者像我一樣,正飽受“陸二”這一大發明的折磨,希望出版者上海譯文出版社盡快不是在第三版時而是在重印時改變這個做法,代之以比小黑斜體字更不顯眼的字體,例如以白黑斜體字,或比小黑斜體字更小的超小黑體字。現時用這種黑正體字之大而不當,如同我們有事去見市長,市長不在,但告訴我們市長不在的人不是市長秘書或市長辦公室文員或門衛,而竟是省長或將軍,甚至是同時好幾個并排著,使得我們腦袋“轟”的一聲,一下子傻掉了,忘了自己要干什么或該干什么。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提供了一個好例子。其第六版(姑且稱為“牛六”),真的很“牛”,用藍色標示習語和短語,而以黑斜體字(以前用來標示習語和短語)來標示常用配搭詞。最初我還不大習慣藍色標示,但對以黑斜體字標示常用配搭詞卻是感佩有加。常用配搭詞實在太重要了,而黑斜體標示不僅使我迅速查到配搭詞(常常剛好就是我正在查的配搭詞),而且使我們知道它是常用配搭詞。慢慢地,經過一段適應期之后,我就非常習慣和熱愛“牛六”的整個版式了。我認為,以如此顯眼的字體標示常用配搭詞,是英語(英漢)詞典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但“牛六”也有一個大毛病,就是有三處每處把十余頁硬邦邦的彩色插頁夾在詞典正中間。這樣,當我要查彩色插頁前或后的詞條時,因為彩色插頁太硬和太容易被手翻到(就像“陸二”黑正體字太吸引眼球)而把好幾頁的詞典正文也“黏”在一塊,這樣便幾乎每次都要非常麻煩地把彩頁與那幾頁詞典正文分開,然后把幾頁詞典正文再分開,才好不容易找到要找的那一頁。我幾乎要寫信向出版社抗議,但相信如此明顯的不方便,應該已有更性急的人去抗議了。現在,新出爐的“牛七”已把這個壞做法改正了,把彩色插頁全部移到詞典正文后,剛好作為天然屏障,把詞典正文與詞典附錄隔開,查起來加倍方便。
我這次來了沖動,寫這篇短文,是因為我在飯桌上翻讀《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雙解)時,見到一個習語eat sb alive/ eat sb for breakfast的例句翻譯。該習語的中文釋義是“對某人大發脾氣”,例句及其中譯是:“You can’t tell him that-- he’ll eat you alive!你不能告訴他那件事,他會氣得活吞了你!”看到這句中譯時,我突然想到,雙解詞典(包括《牛津高階》)常常把原文某個詞的詳盡釋義翻譯成與那個詞對等的簡潔中文,但原文一些完全可以照搬過來、完全有中文對等詞的句子,卻又往往譯得很嗦。例如eat sb alive/ eat sb for breakfast其釋義“對某人大發脾氣”是沒問題的,但例句翻譯大可不必添加“氣得”兩字,完全可翻譯成:“他會生吞你!”如果是he’ll eat you for breakfast,則完全可以翻譯成:“他會把你當早餐吃了!”于是我好奇,想知道“陸二”有沒有收這個習語,尤其是如果有,會怎樣翻譯。
于是我翻查“陸二”的eat詞條下的短語和習語,可一下子又被那些黑正體字搞煩了。又是見到兩行里有三個告訴讀者某短語或習短語入另一詞條的黑正體字;再隔八行,又有三行里四個黑正體字;再隔五行,又有五行里七個黑正體字!它們像一個個全身黑衣服、戴黑眼鏡的彪形大漢擋在我面前,每當我小心翼翼要低頭往他們腳下尋找一點兒可吃的東西時,他們便把我一腳踢出幾丈外。我一次次嘗試,一次次被踢得眼里直冒金星。我沒有在“陸二”找到這個短語。但我不敢確定究竟是“陸二”沒有收,還是這些彪形黑漢阻止我查到它。因為我差不多被他們給生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