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現階段我國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探討,并由此提出了加快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存在問題;對策
圖書館是傳播文獻信息資源的樞紐,是保存和傳播人類文明成果的重要機構。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圖書館的各項工作中,我國的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得到了迅猛發展。但是作為社會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基層公共圖書館,在當前信息化建設大潮中卻舉步維艱、發展緩慢,嚴重影響了基層公共圖書館的健康發展。
1.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圖書館信息化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按照信息社會的要求,組織、開發和管理圖書館各項信息資源,為圖書館用戶提供優質信息服務。具體說來就是信息儲存數字化、傳輸手段網絡化、管理控制智能化和人員素質信息化。
公共圖書館是永久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是公民終身學習,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公民素質的知識殿堂。但是目前多數基層公共圖書館仍然以傳統的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為主,它的各種局限性與落后性,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信息知識的迫切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大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力度。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是加速公共圖書館網絡化、實現資源共享、深化信息服務、進一步促進公共圖書館事業向前發展的需要。將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廣泛運用于圖書館,將從整體上改善圖書館工作,并能為基層讀者提供更先進的服務,對公眾素質的提高可以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隨著國家對文化事業投入的不斷增加和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全面實施,為傳統公共圖書館向數字化圖書館邁進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因此無論是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還是基層公共圖書館自身發展需要,信息化建設都勢在必行。
2.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重視和圖書館自身的努力下,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工作管理日益科學化,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不斷改進,隊伍素質不斷提高。但是我們也應清楚地認識到,目前由于受其自身基礎設施、技術條件、人員素質和經費嚴重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大多數基層公共圖書館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還存在許多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財政投入不夠,經費不足
由于歷史和體制方面的原因,經費不足是大多數基層公共圖書館所面臨的現狀。雖然各級政府對公共圖書館的投入逐年提高,但是與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和快速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相比,基層公共圖書館的財政投入明顯偏低。一些地區公共圖書館的財政撥款只能勉強維持人員工資支出,甚至有些連人員工資都無法保障,根本不可能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經費的不足嚴重制約了我國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發展。
2.2 基礎設施落后,功能不全
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各基層公共圖書館在自動化、網絡化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與省市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相比,各縣區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嚴重滯后,藏書老化,服務手段落后,設備不足,有些甚至連基本設施都還缺乏。即便是已實現和部分實現圖書自動化管理的圖書館,也還存在不夠完善和應用程度較低的問題。有的雖然建有電子閱覽室,但是擁有電子數字圖書的數量和種類有限。在數據庫建設、信息開發利用方面明顯不足,面向讀者提供的數字化服務內容,尤其是具有本地特色的數字化文獻資源較少,遠遠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甚至一些圖書館由于技術人員缺乏而將省市配置的機器閑置。建設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和網絡化圖書館是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方向,而實際上各基層公共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并未真正啟動。
2.3 觀念陳舊,服務方式、服務手段落后
長期以來,由于人們對公共圖書館存在認識上的偏差,認為圖書館是用以收藏和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的,這種陳舊的觀念根深蒂固,導致了很多圖書館工作人員重藏輕用,服務方式、服務手段落后,不能滿足人們對信息的需求;其次,傳統的工作模式也制約了工作人員的觀念和認識,墨守成規,能動性較差,信息化意識淡薄。很多基層公共圖書館的服務仍舊以手工狀態方式為主,有的雖然引進了信息技術,但是利用程度不夠,很多僅停留在簡單應用方面,工作人員沒有形成創造性服務的意識,服務的水平和質量都不高。
2.4 專業人員匱乏,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加強圖書館信息化建設,關鍵在于人才的培養。但是在大多數基層公共圖書館中,一方面既懂圖書館專業知識又能夠熟練使用信息技術的人才少之又少;另一方面,現有管理人員年年齡結構趨于老化,知識結構陳舊,管理水平較低,與讀者溝通不暢。圖書館人員不論是自身的知識、業務能力、外語水平還是計算機技術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整體水平不高,這些都影響了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步伐,制約了圖書館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3.加快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在社會信息化進程中,基層公共圖書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加快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步伐,不斷提高其信息化水平,以更好地發揮其作用,應采取以下措施:
3.1 領導重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公共圖書館是政府投資的公益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提供的一種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務產品,政府應當承擔保障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和運行的經費。加大政府投入是從根本上改變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現狀的關鍵。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在資金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應將本地公共理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和更新改造經費單獨列入預算,以防被有關部門以各種理由截留,并加強政府監督管理,才能有效推進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進程。同時,各基層公共圖書館也要主動出擊,積極向政府和社會各界爭取資金,從推介、宣傳入手,努力提升自身在公眾及政府領導心目中的聲望。
3.2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特色信息化數據庫
一是各基層公共圖書館應合理利用資金,不斷加強和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同時具有互聯網瀏覽、電子郵件收發、光盤數據庫和其他數據庫的檢索并支持遠程訪問、運行多媒體電子出版物和網上讀書、視頻點播、多媒體網絡教學等功能的電子閱覽室;二是在逐步實現館藏資源數字化的基礎上,加大電子文獻的采購比例,不斷擴大自己的館藏資源;三是在建立信息化數據庫時要充分發揮文獻資源的特色和網絡優勢。建立適用于本地區的有特色的信息化數據庫。基層公共圖書館應該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增加對本地區政治改革、經濟發展、鄉土人情等有關內容的收錄力度,在做好文化信息資源接收、傳送和日常工作的同時,更注重本地特色資源的開發、利用,讓兩者更好地結合起來,盡可能地滿足不同年齡、層次讀者的信息需求。
3.3 更新觀念,創新服務
基層公共圖書館要進行信息化建設,當務之急是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解放思想,破除陳舊的“重藏輕用”的管理模式和“封閉式服務”的陳舊觀念,強化信息服務意識,充分認識到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只有樹立全新的信息化理念,樹立“以人為本”,“服務社會、服務讀者”的理念,基層公共圖書館才會開創信息化的新局面。
在科技發展的今天,傳統的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和工作手段已不能滿足社會對公共圖書館的需求,公共圖書館要轉變服務模式,變被動為主動,向社會公眾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個性化信息服務,才能滿足讀者對信息的多樣化,及時性的需求,為讀者提供更高層次的信息服務。
3.4 加強培訓,提高人員的綜合素質
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需要既懂圖書情報學專業知識,又熟悉各種信息技術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需要高層次、高素質創造型管理人才和訓練有素、學有專長的專業人才,特別是受過正規培訓的信息管理人才和計算機網絡人才。因此,必須加強圖書館人才隊伍的建設,一方面要采取各種形式加強對現有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不斷提高其綜合素質;另一方面要不斷引進高素質人才,特別是熟悉圖書館業務知識、計算機技術、核心專業等方面知識的人才。同時還要利用可觀的薪酬激勵機制,相互競爭的用人機制,逐漸形成良好的人才環境,真正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為圖書館的數字化改造、信息化發展和網絡化管理做好人力資源的準備。
3.5 做好對讀者的宣傳和培訓工作
高度信息化的圖書館必然大量使用各種新技術,這就不可避免地會令一些讀者產生操作上的困難,甚至發生自我堵塞信道的現象。因此基層公共圖書館還要做好對讀者的宣傳和培訓工作,積極主動地引導讀者熟悉并熟練運用各種新技術、新手段,使讀者順利獲取所需要的信息。信息時代的圖書館應當是高度信息化的圖書館,它必然有最豐富的電子化信息資源作為保障,必須保證信息通道的通暢。總之,就是幫助讀者以最便捷的手段獲取所需的信息。當然,基層公共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是社會信息化的一部分,它的實現和發展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加以探討和研究。
4.結語
信息時代,隨著數字化技術的飛速發展,以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應用,將基層公共圖書館帶入一個全新的環境,同時也給基層公共圖書館帶來了發展機遇,信息技術革命推動了基層公共圖書館向計算機化、網絡化、數字化發展。基層公共圖書館只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不斷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才能滿足信息社會人們對公共圖書館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進基層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春艷.對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現代情報,2006(1).
[2]劉霞.論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基層公共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9(3).
[3]趙志光.區級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實踐與探討[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8(z2).
[4]李蕊.淺析圖書館信息化建設[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6(16).
作者簡介:黃新建(1977—),男,河南平輿人,中共駐馬店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科技信息。